基本介绍:
《汤姆·琼斯》是由托尼·理查德森执导,阿尔伯特·芬尼、苏珊娜·约克、休·格里夫斯主演的爱情片,于1963年10月6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亨利·菲尔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性情豪放的汤姆·琼斯在历经波折以后,与庄园主的女儿索菲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1964年,该片获得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获奖情况: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托尼·理查德森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托尼·理查德森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阿尔伯特·芬尼
第24届威尼斯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托尼·理查德森
第21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音乐/喜剧片
英文简介:
The romantic and chivalrous adventures of adopted bastard Tom Jones in 18th century England.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18世纪英国领养的私生子汤姆·琼斯的浪漫和侠义冒险。
[/toggle]
剧照欣赏:
媒体评价:
《汤姆·琼斯》是一部电影杰作。该片的故事是典型的通俗剧模式,剧情发展不乏因缘巧合的转折,人物个性也相当类型化,但编导采用了风俗喜剧的风格作为叙事基调,因而整部影片给观众的感觉便完全改观。除了故事叙述者的旁白尖酸讽世之外,导演多次让片中人物突然面对观众说对白,或者采用衣服遮盖镜头等疏离性手法,这显然是不想让观赏者完全沉醉在影片曲折奇情的故事中,而是让观众保持旁观者清的观赏态度。影片藉汤姆·琼斯在18世纪的保守社会中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行为,隐喻了20世纪青年对虚伪道德观和制度性压抑的不满 。
在《汤姆·琼斯》中,编导并不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性批判,而仅仅是正面颂扬了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导演托尼·理查德森在片中的表现也犹如男主角汤姆·琼斯一样前卫而个人化。该片通过手提摄影镜头的大量运用,打破了传统黄金律的不平衡构图。片中类似“真实电影”的随意剪接方式以及速度感十足的空中摄影跟拍技巧,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将技巧结合得合时宜外,导演还在片中表现出他处理动作和抒情场面的专业化功力。例如片中那段气氛紧凑、一气呵成的猎鹿场面,丝毫不比20世纪90年代的动作片逊色;而汤姆·琼斯与索菲娅谈情的蒙太奇片段,以及汤姆被逐出欧宅的感伤场景,也都充分发挥了摄影和配乐的衬托之功,从而营造出了动人心弦的文艺片效果。(《大众电影》评)
图书摘录:
这是第3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编导阵容结合了新潮运动的创始人约翰·奥斯本和自由电影运动的旗手托尼·理查森。影片改编自英国文学名著,描述弃婴汤姆·琼斯长大后风流倜傥,掳获不少芳心,遭普利菲尔妒忌,不择手段将他逐出家门。后来在伦敦又遭普利菲尔的陷害,险些被处死。欧渥尔得知他的身世,将他救出,得以亲人相见。(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上海英伦大师展】196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与配乐+威尼斯影帝。1.典型后现代式无厘头喜剧片,叙事上:脸谱化的人物+夸张的情节+猝然强行反转大团圆的结局,形式上:角色各种打破第四堵墙的言行&旁白剧透、自指(如“以下照例省略激情戏”)与自嘲&出片名前的数分钟仿默片式开场+圈入圈出转场+高速剪辑+降格镜头(追逃戏)+定格镜头蒙太奇(男女两人门外偷听场景)等拼贴式的电影语言。2.最有名的段落当属两人边吃海鲜与水果边调情的正反打蒙太奇了,极具性暗示。3.一处妙到毫巅的压缩银幕时间技法:在单个镜头中,汤姆·琼斯由左至右连续数次入画与出画,每次都骑在马上,但骨折的胳膊都愈加趋近于康复,摆出不同的姿态与动作。4.不得不说,当年奥斯卡的确勇气可嘉,竟然会给一部如此戏谑的闹剧式电影颁发多项最有分量的大奖。(7.0/10)
低配版《巴里林登》,低下层的逆袭史,闹剧式狂欢,俗气中的生气勃勃,直视镜头的破墙手法分分钟暗示你莫要当真。以遭遇的人物为间隔的分段叙事沿袭《坎特伯雷故事集》式讲故事风格,诙谐而讽谑的坊间传闻亦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