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概要:
一对独居的老夫妇上京看望孩子的故事
小津独特电影世界的入门之作,细处包含了无数令小津的仰慕者以及普通观众感动的特质
生活温情中的落寞孤寂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懂
一部细腻优美的电影,它洋溢着坚韧的情绪,在观众心中引发共鸣,并诉说出具有普遍性的真实
基本介绍:
《东京物语》是由小津安二郎执导,笠智众、原节子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住在小城中的平山周吉老两口,在与东京成家立业的子女们短暂相聚并迅速分离、各自回到原有生活轨迹的故事。该片于1953年11月3日在日本正式上映。
获奖情况:
每日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 杉村春子
英文简介:
An old couple visit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in the city; but the children have little time for them.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对老夫妇在城里看望他们的儿孙,但孩子们没有多少时间陪他们。
[/toggle]
剧照欣赏:
电影故事:
70岁的周吉和67岁的老伴富子离开了依山傍海的故乡小城尾道,来到东京探望儿女们。大儿子幸一忙得根本没时间照应父母;而谙于世故、能说会道又出奇小气的大女儿志泉嫌他们住在家添麻烦。没几天,老两口就被她打发到热海去了。老夫妇住在女儿给他们安排的廉价旅馆里,每晚都被隔壁的麻将声、唱歌声吵得睡不好。无奈,周吉只好去拜访老同学求得一宿;而暂时住在已故次子媳妇纪子家的富子却得到了精心照料。东京归来不久,老太太就去世了。为了争遗产,儿女们又纷涌而至。望着最后留下照料自己的纪子,周吉感慨万千:“真奇怪……比起我们生养的孩子来,你算是外人那,可你却比他们对我们更好……啊,谢谢你了!”
权威点评:
小津安二郎用他秉承的东方伦理与美学精神,展现了一段极其平凡的家庭生活片段,这其中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情节,却以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性格化的语言动作、高度风格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挖掘出世俗生活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况味,成为日本艺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也体现了小津电影的一贯风格:低角度固定机位;避免破坏画面平衡和稳定感的摇移;人物安排成相似形;正面拍摄人物,反对失礼夸张的非常规角度;节奏缓慢;不时穿插进东方的智慧和幽默等等。
幕后花絮:
- 出演70岁老人周吉的笠智众在片中看上去颇具老态,但其实他当时只有49岁。
- 原节子于战前经常出演军人的妻子,在该片中她则饰演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未亡人平山纪子。
- 电影的原始底片在电影制作完成后就在横滨市的一个研究室的地下室被烧毁了。
- 因为小津导演特殊的仰拍手法,为电影所搭建的所有室内场景都必须有天花板。
- 电影中出现的横幅标语都是出自导演小津安二郎之手。
- 电影是受莱奥·麦卡雷的《明日之歌》的启发。但实际上导演小津安二郎从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是编剧野田高梧看过。
- 该片一直到1964年小津安二郎导演去世一年之后,才在美国上映。
幕后制作:
《东京物语》的剧本是由导演小津安二郎及他的长期合作伙伴野田高梧在茅崎市一间乡村旅馆内花费超过103天才完成的。然后他们两个连同摄影师厚田雄春在东京与尾道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侦察拍摄地点。从1953年7月至10月进行拍摄与剪接电影的工作,总共花费4个月完成。
媒体评价:
国内媒体
小津安二郎运用正面切换画面、严密调整构图中的人物大小、简约利落的对白等手法,直言不讳的展示了传统的大家庭制度正在无可挽回的走向缓慢解体的过程。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直接以“物语”命名,也表达着深远的物哀之情。比如父母到了东京之后无论是大儿子还是女儿的表现,特别是女儿,她买了廉价的点心,而因为怕麻烦把父母打发到了热海住廉价的旅馆(镜头的前一段还是宁静的海港,但下一段展示的是旅馆的不平静,两者之间的不同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母亲逝世后惦记的也是母亲遗留下来的漂亮和服和上等的麻布……还有酒馆喝酒的那一场,三个旧日的老友一起喝酒聊天,因为笠智众所扮演的父亲没有地方过夜,他的两个朋友想陪他喝酒通宵,也聊起家长里短,而结果,还是这个没有地方过夜的父亲的境遇最好,被两个有家的朋友所羡慕不已……电影并没有直接的表达出这种二战后不久日本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时人与人之间的陌生的批判,而是通过平平淡淡的喝酒聊家常展示出旧式传统家庭与观念的逐渐被瓦解,而物哀之情也缓缓的流露出来。(新浪娱乐评)
《东京物语》是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影片讲述了日本家庭关系的疏远。老夫妻俩以为子女在东京过得很好,没想到他们除了努力赚钱之外什么也不是,东京之旅并没有给老夫妻俩带来快乐。周吉老太太回家后不久就病逝,最后,老头孤独地看着门前船只一艘艘开过的长镜头很打动人。(《南京晨报》评)。
国外媒体
让《东京物语》变成一部伟大作品的是小津邀请我们发现藏在故事表面之下事物的手法。——BBC电影评论
在50年后看来,《东京故事》依然优雅、温情、深深打动人心、触发无限遐思。——英国的《卫报》
个人评价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讲述了一个如生活本身一般简单而普遍的故事。影片所揭示出的生与死的真谛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却是真实的。——电影评论人[[Roger_Ebert]]《芝加哥太阳报》
在我看来,这是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或者说是最伟大的家庭电影。它非常的东方,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平静,没有什么戏剧性,但是结尾却给你重重一击,让你感到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我喜欢这个主题,它展示了生活中非常细微的变化,敏锐的呈现了生活的本质正是“变化”。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却是事物都会变化这个规律。这部影片通过舒缓的方式将这个概念传达给我,非常贴切动人。(李安 评,《李安最喜欢的五部电影》)。
相关访谈:
《东京物语》是小津自己最喜爱的一部电影,但他却很少谈及。电影荣获《电影旬报》年度评选第二名之后,小津说:”我想通过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去描写传统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离析的。在我拍过的电影中,这一部最具通俗剧的特点。”。
影史钩沉:
[东京物语]的剧本是导演小津安二郎和他的长期合作者野田高梧在茅ヶ崎市的旅店内完成的。小津和野田高梧在旅店里猛写了103天,喝掉了无数瓶米酒之后,该片剧本终于得以成形。之后的拍摄和剪辑也都快速地提前完成。[东京物语]项目的制作前后仅仅花费了4个月。 (《看电影》杂志)
英语短评:
Ozu’s Quietly Brilliant Masterpiece Deserves Your Attention
小津安二郎的绝世杰作值得关注
参考资料:
顶部彩色的电影摘要:电影理论家David_Bordwell,英国《卫报》
“兒女們未必不愛自己的父母,他們相信自己是愛的,但卻在日常生活的淘洗中漸次失蹤了那份感情,愛與尊敬只剩下一個自以為是的幻影。”
在国内软件上对日本电影的一星评价真的是爱国吗?本质只是没能力为国家做贡献只能在国人的软件上大骂国人想展现自己跟风赛博式爱国精神的网络小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