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文德斯1983年的寻访之旅,为纪念他视作电影事业“精神之父”的小津,一个后辈对大师致敬的电影,却一不小心拍出了日本社会的精神状态。影片用清寂简约的讲述方式,把日本家庭缓慢的崩溃、及个人特性的衰亡过程小心翼翼、充满怜惜地表现出来。

英文简介:

Moved by the work of director Yasujirô Ozu, Wim Wenders travels to Japan in search of the Tokyo seen in Ozu’s films.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由导演Yasujr O.Zuu的工作感动,维姆·文德斯前往日本寻找东京在Ozu的电影中看到。
[/toggle]

拍摄背景: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朗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
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 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 Monogatari, 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于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顺带一提的是,温达斯的好友、奥藉剧作家汉德克(Peter Handke)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

图书摘录: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朗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影人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80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印象,希望从他找到的城市特质中解释小津特有的电影风格。(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杀死一只知更鸟 To Kill a Mockingbird
下一篇文章汤姆·琼斯 Tom Jones
帕布莉卡
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 ♪ ♩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和你一样的人。
tokyo-ga《西片碟中碟》的简评:这部纪录片有如影迷写给所崇拜影人的私人信件,假如观众对这两名导演的作品都有所认识,在观赏时更能心领神会其中的妙趣。

3 评论

  1. 如果说这部纪录片是文德斯对小津的致敬,不若说是一个西方导演对独特东方文化的诉求。可惜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东京不再是那个小津镜头下那个平静、祥和、秩序的世界,文德斯没有用镜头做出什么判断,一如小津的风格,他只管记录,弃表达,真正的思考在观众而不在导演。电影开头与结尾截取的片段很到位。

  2. 与其说是寻访小津故乡,倒不如说是触摸沉静内敛的大和性情。以《东京物语》首尾作为开篇和结束,穿插文德斯日本之行所见所得与小津合作者的访谈。印象最深的倒是:文德斯回到弹珠场,见工作人员正拿着小锤一点点调校轨道说,明天所有钢珠会经过全新的路径,今天让你载誉而归的机器明天便让你一败涂地。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