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
《卡里加里博士》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得最多的影片之一。它的表现主义风格和它所塑造的作为疯狂和幻想、残忍和固执的结合体的卡里加里博士这一形象,对西方恐怖片这一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尤其深远的影响。
《卡里加里博士》于1919年开拍时,德国正陷于战败后的苦难之中。人们普遍对把德国拖入一场可怕战祸的政治权威和群众对权威的盲从感到不满。这是促使卡尔·梅育去编写电影剧本《卡里加里博士》的重要思想背景。梅育是德国无声电影时期最富于个性的电影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败落的商人家庭,做过商贩、流浪画师,当过演员,在大战期间当过兵,由于行动反常,曾被送进精神病院去治疗。他对他的朋友、布拉格诗人汉斯·雅诺维支的一个把权威作为一个犯罪的疯子来看待的故事梗概极感兴趣,便把它加工成一个电影剧本,交给制片人埃立克·庞茂。
在梅育和雅诺维支的电影剧本里,卡里加里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他利用他的催眠术(权威的魔力),驱使无辜的青年去杀人。但庞茂买下剧本后,对剧本作了重大改动。他和预定导演该片的弗立茨·朗格合作,给未来影片添加了一头一尾,把卡里加里博士的疯狂犯罪改变成一个疯子的狂想,于是权威从犯罪的疯子一变而为理性的保护人。梅育怒不可遏,然而无可奈何。
庞茂为未来影片规定了表现主义的叙事风格。所谓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和北欧等地的一种艺术流派,其基本主张是力求把创作者本人的内心骚动情绪外射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表现主义的绘画充满了夸张失实、扭曲变形的形体和奇特失真、过分渲染的彩色。在1919年的德国,剧场、画廊、街道、橱窗里随处可见散发着混乱不安的思想情绪的表现主义作品。
据庞茂自述,他决定把《卡里加里博士》拍成表现主义的、“风格化”的影片,目的是为了赚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好莱坞正逐渐称霸世界。丹麦人有过自己的电影企业。法国人有过一个非常生气勃勃的电影企业,在战争末期黯然失色了。德国是战败国,它如何才能拍出堪与别人竞争的影片呢?试图模仿好莱坞或法国人是绝无前途的。于是我们努力另辟新路:拍摄表现主义的或‘风格化’的电影。这是可能的,因为德国拥有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家、一个强有力的文学传统和伟大的戏剧传统。这给我们提供了造就优秀演员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毁掉了法国电影企业;德国的问题是和好莱坞一争高下。”
为此,庞茂聘请了表现主义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和华尔特·雷曼来为未来影片设计、绘制布景和道具。由于弗立茨·朗格另有片约,谢绝了庞茂的邀请,庞茂只得临时改聘多产的商业影片导演罗伯特·维内。所以,正如乔治·萨杜尔所指出的,“这部名片的真正导演并不是维内,而是三个‘狂飙社’表现派的画家”。同时,人们也一致公认,使影片大获成功的还应归功于三位杰出的演员:克劳斯、伐德特和达古弗尔。影片公映后大受欢迎,在巴黎竟创造了连映七年的空前纪录。1958年,117位来自各国的电影史家和评论家在布鲁塞尔评选“世界电影十二佳作”时,《卡里加里博士》榜上有名。
然而,在影片公映之初的一个月内,舆论并不一致。刘易斯·约可布斯在《美国电影的兴起》一书中曾说,“没有一部影片,哪怕是《一个国家的诞生》,曾经像《卡里加里博士》那样,在一个月内引起过如此多的评论、争鸣和思考,那是创纪录的”。评论绝非都是赞扬的。最著名的“卡里加里反对派”包括潘诺夫斯基、艾滋拉·庞德以及后来的巴赞等,他们猛烈抨击《卡里加里博士》的变形画面和在绘景前拍摄真人演员是“耍花招”、“玩弄小聪明”,认为它在利用特殊透镜和异常的拍摄角度来造成怪异效果方面是完全失败的,对它的舞台性深表不满,等等。爱森斯坦称该片是一次“野蛮人的狂欢节”,说它毁坏了电影艺术的健康的幼年时期,是“无声的歇斯底里、杂色的画布、乱涂乱抹的景片、涂满油彩的脸孔和一群恶魔般的怪物的矫揉造作的表情动作”的一次不可容忍的结合。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的著名论点更是人所共知的。他从影片中看到了一种把德国导向希特勒政权的思想倾向,认为影片强烈地表现了当时德国集体心理的内在张力——害怕个人自由会导向不可收拾的混乱,因而只能求助于暴君的权威。克拉考尔指出,“如果说原来的电影剧本所描绘的是绝对的权威会有滥用权力的潜在危险,后加的头尾则是对这种权威表示臣服并暗示权威对大众有益”。
对《卡里加里博士》大加赞赏的评论主要是着眼于影片的叙事风格的巨大创新意义。保尔·罗莎称它为“在电影这一新媒介中表现出创造性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它永远让人感到新鲜”。洛蒂·艾斯纳说:“影片的整体设计创造出一种渗透肌肤的焦虑和恐惧的感觉。其特点是光亮和黑暗的极端反差、扭曲的角度、夸大失真的纵深和布景内的向量关系、绘制的布景和阴影。美工设计的这种基调扩展到了服装和化妆。”
作为表现主义画家的赫尔曼·伐尔姆曾宣称,“电影应当是活的图画”。这句话成了《卡里加里博士》的美学基础。按照表现主义的造型原则,影片里的一切物体形态都被严重扭曲,而为了和这个变形的世界保持协调的关系,所有的人物也都穿上了奇形怪状的服装,面部经过夸张的化妆,用极不自然的表情、手势和步态进行表演。乔治·萨杜尔曾举出这样一些惊人的镜头:囚犯蹲在一根尖角木桩的顶端;强盗徘徊在烟囱林立的屋顶上;梦游者的瘦长身影停留在一堵阴暗高墙构成的变形而模糊的远景中的白色圆圈中间。
处在影片中心的是由维尔纳·克劳斯扮演的卡里加里。他拖着脚走路,在厚厚的镜片后面斜着眼看人,他的一身古怪服装,手套上三条同他的垂落在前额上的头发相配称的黑色条纹……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维尔纳·克劳斯后来成为专演阴森可怖的人物的著名演员,如保尔·莱尼的《蜡人馆》中的杀人狂杰克和伐特·哈尔兰的《犹太人徐斯》中犹太阴谋分子等。扮演舍扎尔的康拉德·伐德特也因此一举成名,曾主演了《布拉格的大学生》等著名影片,后来去了好莱坞,并在那里终其天年。更有必要一提的是,他扮演的舍扎尔,作为一个既令人恐惧的恶魔但又令人同情的弱者的典型形象,后来在西方恐怖片中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类型人物。
然而,维内的名字却绝少和他的这部最著名的影片发生联系。绝大多数评论家和史家拒绝承认维内对这部影片做出过任何贡献。这未必是不公正的。因为维内尽管有卡尔·梅育这样的杰出电影编剧与之合作,但他在1938年逝世前从未拍出过一部能在电影史留下名字的影片。
(邵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