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日落大道》是由比利·怀尔德执导,葛洛丽亚·斯旺森、威廉·霍尔登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50年8月10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以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过渡到有声片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自恋的女明星因无法接受情夫背叛自己,于是将情夫杀死的故事。1981年,该片获得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第8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等奖项。
获奖情况: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比利·怀德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威廉·霍尔登
第2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葛洛丽亚·斯旺森
第8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
英文简介:
A screenwriter develops a dangerous relationship with a faded film star determined to make a triumphant return.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编剧与一位决心要成功回归的退色影星建立了一种危险的关系。
[/toggle]
最火台词:
[last lines]
Norma Desmond: [to newsreel camera] And I promise you I’ll never desert you again because after ‘Salome’ we’ll make another picture and another picture. You see, this is my life! It always will be! Nothing else! Just us, and the cameras, and those wonderful people out there in the dark!… All right, Mr. DeMille, I’m ready for my close-up.
(全部台词)
媒体评价:
《日落大道》是最优秀的黑色电影之一,它以冷酷的眼光反映了好莱坞在经历繁荣过后所滋生的负罪感。无论是制作者赋予影片形式上的创意,还是关于衰老和成功的主题所折射出来的深度,《日落大道》都挖掘了黑色类型影片在这两方面最本质的特色。首先,影片采取了由一个已死角色讲述其过去的方式来构架整个故事。对于片中扑朔迷离的谋杀案来说,相比传统探案片中的抽丝剥茧,听一个被害者亲口讲述杀人事件的始末显然是一种独特的尝试。那种胶着在客观叙述与个人情绪之中的叙述口吻,以及独立于上帝视角与当事人视角之外的另一种视角,都让《日落大道》在它本身就富有玄机的情节背后平添了一种神秘感。此外,这种吊诡的手法也为影片带来了黑色幽默的效果(《东方电影》评)。
在《日落大道》中,画外音都来自那具漂浮在游泳池的尸体。由于画外音的内容和语气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来评论,因此它让观众产生了第三人称的印象。在剧情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不仅与剧情紧紧相关,而且充满了情感纠结的心理活动。画外音的出现不仅造成一种自我精神分析与内省的效果,还让观众得以轻易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并大大深化了影片的内涵。此外,影片通过同一个叙述者的声音在第三人称旁白和第一人称独白之间的转换,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讽刺感(《电影文学》评)。
影史钩沉:
- 1949年的一天,葛洛丽亚·斯旺森接到派拉蒙的电话让她去试镜,斯旺森顿觉受侮辱,立刻回电影的导演比利·怀德:“你哪根筋坏了要让我试镜。你是想看我还活着?还是怀疑我还能否演戏?赶紧把那该死的剧本寄来。”怀德乖乖寄去[日落大道]的剧本,斯旺森很喜欢决心加入,但还是拒绝试镜。
- [日落大道]中,威廉·霍尔登与南希·奥森在拍摄吻戏时,比利·怀尔德开了个小玩笑——一直不喊“cut”,让他们亲了很长时间。最后是霍尔登的妻子布伦达·马歇尔喊了“cut”,那天她刚好来片场。
- 赫达·霍珀长于辞令,一点都不像金牛座。1932年[如你所愿]上映时,她说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老忘台词,所有人都得跟他NG。因总说这种闲话,《华盛顿邮报》在1935年聘她为闲话专栏作者。而她最出名的角色也是[日落大道]中扮演自己,作为演员,虽是配角,却以作者身份受尽了好莱坞的奉承。
- 1950年的电影[日落大道]中,麦克斯执导了诺玛14岁时的电影处女作。其实14岁确实是诺玛的扮演者斯旺森的真实出道年龄,但在影片中我们却清晰地听到,这一细节被一句生硬修改的“16岁”盖掉。这是因为担心受到海斯法典的管制,14岁少女演电影会让人想到未成年色情片。
- 1950年的派拉蒙审片室里,聚集了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明星与大亨们,而正在播放的影片是导演比利·怀尔德的新片[日落大道]。影毕,米高梅的总裁L·B·梅耶与怀尔德发生了激烈争吵,梅耶大声训斥:“你应该被鞭笞!被惩罚!被赶出这座城市!”怀尔德回应:“FUCK U!”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一个好莱坞过时明星梦想挽回她昔日的辉煌,她强迫雇佣了一个年轻的编剧,并试图控制他的生活,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经典台词有“我并没有变小,是银幕变小了”及片尾的“我准备好了,拍特写吧”后由韦伯改编成舞台音乐剧。(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看黄金时代的影片,总能不经意间产生这样的体会,就是最电影的电影就该是这样的。 而一个身处光环中的人,如果只看得到光环,当年华流逝,取而代之的就会是同等的空虚和暗淡。
《日落大道》里耐人寻味的metamessage是,扮演管家的施特罗海姆说:“我曾是可以比肩格里菲斯的导演,现在却只要全心全意的服侍于她”。事实上,在无声片时代作为导演的施特罗海姆确实比肩与格里菲斯。所以,施特罗海姆要守卫的不是沉迷与过往荣耀神经质明星诺玛,而是她所代表的无声片的电影时代。比利怀德的用意应该是在这里,才让这位曾经最了不起的导演也是演员的施特罗海姆出演吧。
难怪大卫林奇喜欢,这片子其实多可怕多阴暗啊。都是贪恋名声的人,一个走向疯狂,一个走向腐坏,都太让人唏嘘。更何况女主角就是当年默片大明星,演得特别棒;里面出现的电影人还真都是导演什么的,好莱坞讲好莱坞自己的故事,日薄西山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