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小城之春》是由费穆执导,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况下再次见到昔日恋人时的故事。该片于1948年上映,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2005年,被金像奖评为百年百大电影第一名;同时也被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846位影评人评为影史TOP250的127名(获得13票)。
英文简介:
A lonely housewife finds her monotonous life altered when her childhood sweetheart returns to town.(详细剧情)
[toggle title=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孤独的家庭主妇发现当她童年的情人回到城里时,她单调的生活改变了。
[/toggle]
电影看点:
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电影界一致公认的经典性作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心理写实主义、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放射出让人目眩心惊的光芒”。
获奖情况:
·世界一百年电影史上的十部经典名作之一
·中国电影九十年的十部经典作品之一
剧照欣赏: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47年时吴祖光鼓励李天济写电影剧本,叫他先写《小城之春》,当时的剧名叫《苦恋》,后来又改成《迷失的爱情》。
写完后《小城之春》的剧本拿给国泰、大同的导演看了,都不要,吴祖光又托曹禺再送“文华”试试。一直到半年多以后,费穆要了这个剧本。大约半年后,《小城之春》公映了。
剧本变动
影片对剧本进行了删压和变动:
一是把个老中医删了;二是把妹妹和章志忱的感情戏删掉了至少两三场;三是把章志忱与玉纹的戏压紧了,把原来的三场戏压进了一场戏。改动了开头和接吻,原是以章志忱走进小城开始,走出小城,迎着阳光而去结束的,影片调动了一下,从玉纹开始,结束在玉纹夫妇身上。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小城之春》投合了当时人们的苦闷心情。在艺术表现上,这部影片有较成功的探索。早期的中国电影往往写事多于写人写情,而这部影片独辟蹊径,它的人物不多,情节简单,将镜头深入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灵,揭示微妙的情感关系,是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此外,它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显示了费穆导演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新浪网评)
在影片里,人伦没有被一昧地批判丑化,人欲也没有被西方笔法描绘得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而是切合国情、众所周知地曲折隐晦。影片似乎在人伦与人欲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人伦与人欲没有相互剿杀吞噬,两种声音都有理有节地表达了自己,影片显出一种平衡周正的美感,规矩方正与春意荡漾在此互相映衬,互为表里,相安无事,相得益彰。至少,它符合人们在情感上的挫折经验和过着缺乏爱情的婚姻生活的实况。(南方网评)
就中国的电影而言,我最喜欢1948年的《小城之春》,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今天看来,觉得还是不能跟它比较。(导演张艺谋评)
关于《小城之春》这部电影,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在我能够接触和阅读到的所有文章和评论中,没有不对这部影片的成就感到惊讶,感到很大的震惊,证明这部影片本身的成就是可以肯定的。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当然它已经是一件发生了的事情,可能是过去型,但从电影叙述的过程中看,又好像是现在型。影片以多重的意义和解释体现出其现代性,它的主观和客观永远都交错在一起,这样复杂的叙述方法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部电影中很多的电影语言都显现出极大的张力。(香港影评人、电影导演舒琪评)
《小城之春》讲了一个故事,却在多种层面上有不同的意味,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私人化的故事,但在它的影像中处处浸含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家国之思无可逃避。影片中所体现的新与旧,道德与情欲,死气沉沉与生命活力之间的对抗更为那个特定的时代做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脚。(影评人娜斯评)
反面评价
《小城之春》在上映后引起争议,有人认为它忘记了时代,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病态和消沉情绪,在解放战争人民运动处于高潮时期起到消极的影响。
英语短评:
Elegant and intimate
优雅而亲切
阿城保留费穆的大纲,填充新细节;重写了一遍对白,对白很考究。一些新想法比如,老黄的唠叨更碎,说着北京人阿城模仿的苏白;1946年的南方小城世家子弟,言及蒙田纪德云云。细节的改动显着聪明,也有一些失了原作的蕴藉(新增小城学生舞会一场,突兀)。要欣赏阿城白描人物的本领,这册小书也是为数不多的机缘之一。哪天再把他写初唐人物的剧本《贞观之治》看掉。
我说呢,台词写这么古。原来出自阿城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