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美国往事》是一部由瑟吉欧·莱昂执导,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伍兹、伊丽莎白·麦戈文、塔斯黛·韦尔德等人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面条”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黑帮大佬的历程,同时也展现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帮史。
电影看点:
往事如烟,无处祭奠。
其它信息:
1984彩色片229分钟
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
英文简介:
A former Prohibition-era Jewish gangster returns to the Lower East Side of Manhattan over thirty years later, where he once again must confront the ghosts and regrets of his old life.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前禁酒时代的犹太匪徒30多年后回到曼哈顿下东区,在那里他必须再次面对他过去生活中的鬼魂和遗憾。
[/toggle]
获奖记录:
1985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奖、最佳音乐奖
1984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奖
电影故事: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迈克斯。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因伤人入狱。若干年后,“面条”刑满释放。在迈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迈克斯,最后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的目标。有过铁窗经历的“面条”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迈克斯收手。但迈克斯等人还是全部死在了警察的枪下。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面条”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几十年后,垂暮的“面条”再度回乡,却意外地发现原来当年所有的一切都是迈克斯精心策划的。改头换面成了政界名流的迈克斯,面对昔日的生死之交,幡然悔悟,他请求“面条”来执行他的死刑,而“面条”却选择了悄然离去。内心愧疚的迈克斯纵身跳进一辆垃圾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权威点评:
本片取材于戴维·阿朗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长达4小时25分钟(美国版剪成了2小时30分钟)。影片通过“面条”这个黑社会小人物的悲欢人生展现出上世纪20至60年代美国城市生活的历史变迁,同时将“成长”这一主题表现得生动而感人至深。片中贯穿使用的闪回镜头和倒叙手法,形成了整个时空结构的主要处理方式。这种结构处理正如影片的情节剧因果关系一样,不仅没有给观众带来陈旧感,反而最恰当地表达了本片的特定内容。另外,音乐和摄影也在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引人沉醉。
幕后花絮:
- 为了准备影片中“面条”这个角色,罗伯特·德尼罗请求与江湖老大梅耶·兰斯基私人面谈,他正是该片角色的原型。但很不幸的是这一请求遭到拒绝。
- 在拍摄的时候,罗伯特·德尼罗建议詹姆斯·伍德应该有外表光鲜的衣着和明亮的牙齿,但是制片人担心预算经费超支,最后是德尼罗自己掏钱承担了这笔开支。
- 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面条”在看电视的时候,节目是采访一个名叫詹姆斯·康威·奥东尼尔的人。而在罗伯特·德尼罗1990年的电影《好家伙》Goodfellas中, 德尼罗的角色名叫詹姆斯·康威。
在片中饰演少年黛布拉的是詹妮弗·康纳利。在出演这部电影的时候,詹妮弗才13岁,这部电影是她的大银幕处女秀。 - 罗伯特·德尼罗在拍摄《教父2》的时候就已经在谈这部电影的合作了。在定下德尼罗饰演的角色后,德尼罗几乎成了半个“选角导演”,影片接下来的演员选择大部分也都参考了德尼罗的意见。
- 阿尔·帕西诺和杰克·尼科尔森都接到过出演该片角色的邀约,但是他们都拒绝出演。
- 为了拍摄出具有质感的画面,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参考了大量画家的作品。Reginald Marsh、爱德华·霍普和诺曼·洛克威尔等十九世纪出生的艺术家成了他效仿的对象。
- 片中可以看到五兄弟在纽约曼哈顿大桥旁漫步的场景,而这一幕也被用在海报设计中。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该片的灵感来源于哈里·格雷的自传体小说《The Hoods》。在20世纪70年代,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就读了哈利·格雷的小说《The Hoods》,该小说讲述的是纽约犹太黑帮几个少年的成长经历,小说主人公由童年无忧无虑,急转直下到命运残酷,最后以死亡结局的悲剧故事让莱昂内久久不能释怀。于是,莱昂内便买下了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并雇佣编剧以小说的故事为蓝本,扩展出一整部黑帮故事。斯图亚特·卡明斯基是该片的编剧之一,他回忆说他拿到的电影大纲就超过了400页;而整个剧本的创作则用了将近15年的时间。
影片投资
1971年,派拉蒙影业公司邀请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电影《教父》,但莱昂内正专注于《美国往事》的剧本修改,因此婉转地拒绝了邀请。但当莱昂内一切筹备完毕,甚至联系到由罗伯特·德尼罗来出演主角后,《教父》已经上映,制片人因此对类型与《教父》非常相似的《美国往事》是否成功没了信心,投资计划也因此搁浅。
在等待影片投资的11年间,每年戛纳电影节莱昂内都会手捧剧本坐在会场,等待投资商。直到1983年,制片人艾隆·贝尔认出了莱昂内并听取了他三个小时的剧本描述,于是决定投资拍摄此片。
取景拍摄
为了拍摄该片,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在意大利的罗马复制了纽约市,此外他还在蒙特利尔找到许多建筑作为拍摄地点。电影中的纽约长岛酒店其实坐落于威尼斯,片中的“纽约中央车站”其实是摄于巴黎,而片中人物“莫胖”的餐厅则是按照赛尔乔·莱昂内和原著作者讨论小说时的意大利餐厅搭建的。
后期制作
在粗剪完成后,塞吉·里昂洗印好的电影片长10个小时。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最初打算将影片剪辑成上下两部公映,每部3小时 。后来在影片发行之时,莱昂内本打算剪成4个小时的版本,然而电影公司对此不甚满意,又请人把电影缩减到更短一些,最终影片被削减至139分钟的版本。139分钟的剧场版剪去了大量男主人公“面条”回忆往事的段落,片中所有闪回段落几乎全盘遭删减,影片普鲁斯特式的结构被剪成了“美国”犹在而“往事”难寻的单线直叙。
媒体评价:
经典黑帮片
《美国往事》是值得观众反复观赏的经典之作。该片的艺术成很高:剧中人物栩栩如生,电影情节精雕细刻,电影画面十分讲究,甚至每个片段起承转合都颇具匠心。比如艳妇卡萝勾结黑帮打劫自己老公的珠宝店,为掩人耳目她主动要打劫者强奸自己,并发出刺耳而享受的叫声;接着画面转入大海的空镜头,伴随着海鸥的画外音,如此匹配与抒情,且有幽默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用心良苦(《东莞时报》评) [5] 。
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资4000万美元,历时十三年制作的《美国往事》。影片以极具魅力而丰满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欧洲导演眼中的美国景观,以及一个外来者对美国的想象与幻觉中的记忆,成为了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篇章。《美国往事》吸引了不少影迷去一遍遍地观摩它,解读它,为少年面条伤痛的成长唏嘘,为老年面条目睹的真相落泪。莱昂内那力透镜背的犀利与苍凉也感染了那些用心去观赏这部电影的人(央视国际网评)。
影片视角独特
《美国往事》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颇有气势,暴力的描绘有一种诗意。时间跨越40年,从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均作为背景。影片只选取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和几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时空结构处理颇有特色,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麦克斯之间一种理还乱的债务纠葛中进行(电影网评) 。
影片主人公面条并不像一个传统黑帮电影中黑帮人物,他更像一个屈从于环境和直觉的平凡之人,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来寻求最终的救赎。《美国往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它所承载的是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所有的“美国情结”,他所要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因为他对于大洋彼岸的理解并非像科波拉这样在街边成长起来的意裔美国人,而是通过银幕上的美国电影所获得和积累的,所以他才会拍摄出这样一部带着非美国气质的美国题材的电影(电影网评) 。
深刻、复杂的主题
影片改编自大卫·阿朗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导演娴熟而潇洒地搬用着警匪片的套路,将这部震撼人心的文字作品打造成了一部交织着恩怨情仇和爱恨纠葛,无耻之尤和侠肝义胆,卑鄙叛卖与义薄云天,酣畅淋漓与忧伤怜悯的美国传说。而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又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它客观冷静的态度、犀利无情的剖析更像是一个影像寓言。一般说来,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都喜欢将主人公粉饰成一个能飞檐走壁的英雄,但莱昂内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帮派团伙进行任何美化,主人公面条的一生在它的镜头下更像是一场幻梦,甚至接近恶梦,然而就连这恶梦导演也不愿意让他保留,最后任凭无情的现实将梦幻碾得粉碎(央视国际网评) [19] 。
影片宛若意大利歌剧中的咏叹调,以情感和情感的复杂关系为核心表达内容,淋漓尽致了表达了莱昂内对友情与爱情的全部看法(时光网评)。
也许面条是美国经典警匪片的正面人物,他义薄云天,侠骨柔肠;而麦克斯则应该是被谴责的对象,他老谋深算、阴险恶毒、为了达到个人目甚至不惜出卖自己最好的朋友。可是,导演莱昂内要呈现给观众的画面却不是善恶这样简单,他要表达的是外来者对美国所标榜之传奇的一种怀疑、质询。事实上,正是麦克斯,而不是面条,构成了一个美国式的“奇迹”。那就是一个外籍移民,能够有一天改头换面,跻身上流社会,官及部长显位。如果按照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准来衡量,麦克斯无疑是一个成功者,而面条是一个失败者。面条的全部性格弱点无不暴露在麦克斯现实、犀利、冷静的目光中。最后,赢家麦克斯加官进爵,而输家面条却身陷监狱达12年之久,失去了全部财产、甚至自己心爱的女人。正是面条和麦克斯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正反两题,构成了一种现实与诗意、残忍与柔情、惩罚与罪恶的复杂混合,让习惯了快意恩仇的人们不得不在这种心理落差中对社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央视国际网评) 。
出色的电影配乐
电影配乐师埃尼奥·莫里康内选用了排萧等非常符合影片“神秘”、“梦幻”特色的乐器,以其或悠远呜咽、或梦幻飘忽的声音,再配上弦乐和人声的合衬,使音乐表达了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东西。当老年面条重归旧地时,莫里康使用舒缓,柔和的节奏和旋律,音乐巧妙的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表现了面条在平静的外表下那颗动荡的心。当面条在酒馆与黛博拉单独相会时,莫里康则用了温柔,感伤的主题,采用优美,委婉的弦乐重奏。音乐在美妙中透着感伤,似乎早已铺垫了两人那不幸的结局。当面条在人潮如流的火车站目送黛博拉的火车缓缓开去时,女高音歌唱家艾达那哀伤、飘逸的无言哼呜在耳边响起,充分表现了面条内心的那种幽怨感觉(电影网评) 。
影史钩沉:
- 扮演麦克斯的詹姆斯·伍兹说,当年一个影评人看过[美国往事]的144分钟版本之后,说这是1984年最糟糕的影片。几年之后,这个影评人又看到了229分钟版本,称之为80年代最伟大的作品。影片同时也是詹姆斯·伍兹心中,莱昂内最好的作品。
- 詹妮弗·康纳利在[美国往事]里的表演引起了达里奥·阿基多的注意,后来阿基多邀请康纳利在他的[神话]中出演女主角。但这却不是一次美好的经历,拍摄[神话]的最后一个场景时,她的手指被黑猩猩咬断了一截,幸好医治及时,咬断的手指被重新接上了。
- 1982年阿尔·帕西诺主演的[欢喜冤家]中,扮演他妻子葛洛莉的本来是黛恩·坎农,但是拿到剧本之后她却觉得这个角色太“bitchy”,不想又演一个坏女人,于是演葛洛莉的人成了原本只是个很小配角的塔斯黛·韦尔德,两年后,韦尔德成了[美国往事]中性感的卡罗尔。
- 1984年的[美国往事]为了拍摄三十年代的纽约街景,导演莱昂内用心良苦。纽约的老建筑符合标准的所剩无几,但他在蒙特利尔找到许多三十年代的建筑非常具有“纽约风格”。而电影中的长岛酒店取景于威尼斯的一家酒店,“纽约中央车站”则摄于巴黎。
- 1984年的影片[美国往事]拍摄时,罗伯特·德尼罗与詹姆斯·伍兹私下聊戏,德尼罗建议伍兹应该去给牙齿做个美容,因为完美、明亮的白色的牙齿更能展示出角色贝利的财富与虚荣,伍兹表示同意,可投资方拒绝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德尼罗就自己出钱让伍兹去了。
(看电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