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

称《乱世佳人》为好莱坞“第一巨片”是绝不夸张的。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密契尔长篇小说《飘》于1936年6月问世之后,立即成为最畅销的小说,风靡全美。一个月后,美国独立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击败众多的竞争者,在纽约为他的国际电影公司购得了小说的影片摄制权。消息传出后,大量信件涌向塞尔兹尼克的公司,热烈要求公司聘请当时有“好莱坞影帝”之称的克拉克·盖博出演白瑞德。盖博当时属米高梅公司“所有”,为了挖到这个名角,塞尔兹尼克不得不接受了“由米高梅公司发行未来影片并平分发行利润”的苛刻条件。至于郝思嘉的扮演者,塞尔兹尼克主张应是“一位无名女演员”。于是公司于10月间公布在全美展开“寻访”。这场运动持续了两年,耗资近10万美元,有1400人入选,90人获准试镜,最后选中了来自英国的费雯·丽。费雯·丽当时25岁,在美国无人知晓,演《乱世佳人》一举成名后,又迭有佳片如《璇宫艳后》(1945)、《安娜·卡列尼娜》(1948)和《欲望号街车》(1951)等,但此后因精神失常,很少演戏,于1967年去世。

《乱世佳人》的拍摄工作迟迟于1939年1月才正式开始。长期拖延的原因,主要是电影剧本难产。1936年10月,塞尔兹尼克便约定美国著名剧作家西德尼·霍华德担任改编任务。霍华德是密契尔十分爱戴的作家,她对霍华德有问必答,大力相助。因此改编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次年1月便完成了初稿。八个月后,霍华德在未来影片的导演乔治·顾柯帮助下完成了剧本的最后定稿。不料塞尔兹尼克看过剧本后大为不满,认为过于忠实于原作,对原作中的对白也使用过多。他另找了一位名叫迦勒特的职业编剧来修改剧本,而实际上出主意的是他自己。剧本越改越糟,霍华德于1938年2月退出改编工作。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4月,先后被塞尔兹尼克请来按他的点子修改剧本的人竟达十七八人,其中包括名作家斯谷特·菲茨吉拉德和本·赫区特等。菲茨吉拉德在迦勒特的修改本上批得最多的边注是“恢复原作用句”,而本·赫区特的最大贡献是为影片撰写了著名的片首字幕:“老南方曾是一片骑士和棉田的国土……如今只能在书本里找到它,因为它已成难忘的南柯一梦,一种已经‘随风而逝’(这是小说的书名和影片原片名)的文明。”顾柯因为剧本太糟而愤然离去,费雯·丽也抱怨“对白太多,舞台腔十足,尽是交代性的场面,没法演”。在开拍后的头两个月里,每天有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印就的修改稿发下,蓝的、粉的、黄的、橙的……被摄制组称之为“彩虹剧本”。有人形容《乱世佳人》的编剧工作“好比大师傅(指制片人)掌勺做汤。他从他喝过的汤里得到灵感,花好几天备齐了汤料。他尝尝味,再加点作料,再尝尝,再加点。妙极了。然后他再加点这个那个,直到他做出了世间最鲜美的一碗汤。于是他召来一批厨师,他们一齐朝汤里撒尿”。

顾柯离去后,维克多·弗莱明受聘来继续执导。弗莱明对“彩虹剧本”感到难以忍受,很快也不干了。塞尔兹尼克又找来山姆·伍德。两周后,即1939年4月初,塞尔兹尼克不得不宣布废除“彩虹剧本”,按霍华德的完成剧本拍摄。弗莱明重又回到了摄制组。1939年10月24日全片宣告完成,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首映,100万人涌进这座30万人口的城市争睹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和其他明星的风采。2500人观看了首映影片,欢声雷动。影片正式发行后,在美国,在世界各国,处处万人空巷,创造了至今还未被打破的卖座纪录。它四次发行(这在好莱坞电影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仅在国内便赢利达7670万美元。197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以500万美元的高价购得影片的电视首映权,于11月份两个晚上播映,收视率达47.6%,创造了电视上播放电影节目的最高收视纪录。随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价3500万美元买下了在20年内每年在电视上播映一次的权利。

《乱世佳人》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归根结底是由于郝思嘉、白瑞德、韩媚兰和卫希礼等一系列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的巨大魅力。许多论者津津乐道克拉克·盖博在影迷中的巨大影响以及亚特兰大大火的宏伟场面,认为这些是该片屡映不衰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未必如此。克拉克·盖博出生于1901年,于1934年因主演《一夜风流》而博得“好莱坞影帝”的美称。《乱世佳人》投拍时,正值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他甚至可以公开对抗导演顾柯,借口这位以善于指导女演员著称的“女人的导演”冷落了他而五天拒不拍戏。他的盛名对该片的惊人卖座纪录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位以既富于阳刚之气又风流洒脱著称的影帝此后便无大作为,于1961年演完《不合时宜的人》一片后便去世了。费雯·丽、李斯廉·霍华德和奥丽微·德·哈芙兰等人从1940年代起便相继谢世。很难想象,七八十年代的观众还会因迷恋这些当年的明星而光顾《乱世佳人》。亚特兰大大火场面固然惊心动魄,还有伤兵医院和南军溃退的场面竟动用了2000个临时演员和橡皮人形,然而这些壮观场面在该片所占位置不大,而且在电视屏幕上效果大减,绝无可能成为足以使大量观众流连忘返的主要原因,唯有成功的性格刻画才魅力长存。

玛格丽特·密契尔是从19世纪南方的观点来写南北战争的,因此,她的小说里充满了对北方的偏见。西德尼·霍华德的电影改编未敢越雷池一步。他和密契尔书信往来频仍,深以《乱世佳人》能“原封不动”地登上银幕而欢欣鼓舞。对《乱世佳人》的南方立场深表赞同的人甚至对赫区特的片首字幕大为不满,指责它“充满了虚假的浪漫情调”,“严重歪曲了小说的精神”。但是正因为作者真实地写出了南方奴隶主文明在北方资本主义文明面前一败涂地的史实,小说(电影)企图在人们心中燃起的对“一种已经‘随风而逝’的文明”的眷恋之情(它在亚特兰大首映时,城里曾飘扬起19世纪南方联盟的旗帜),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了。

然而,小说对郝思嘉、白瑞德等人物的刻画是令人难忘的。在银幕上,由于费雯·丽、盖博、霍华德和德·哈芙兰等人的精彩表演,更是百倍地强化了这些人物的动情力。

郝思嘉和白瑞德无疑是天生的一对。正如瑞德对思嘉一再说的,“我之所以爱你,是因为我们俩太相像了。我们都是叛逆者,自私、狡猾,能把事情看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虚伪”。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名誉是一文不值的。白瑞德嘲讽郝思嘉,“你怎么总是没有一点儿爱情就嫁人啊?”思嘉也没完没了地咒骂白瑞德“不是上等人”、“下流坯”,并毫不隐瞒地告诉他,她愿意嫁他,“一部分原因”是看到他有钱。他俩互相折磨,但感情反而愈深,所以当思嘉最后说,“我有办法叫他回来的”时,观众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郝思嘉和白瑞德又不完全一样。她是在奴隶主庄园里娇生惯养地长大的,脑子里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只是在饱受饥饿之苦后,她身上恶的种子才无限茁长,变得凶狠、贪婪,为了钱不顾一切。她眷恋土地,最高的期望是“决不让北方佬抢去我的塔拉”。因此,她的自私、贪婪、顽固,带有南方奴隶主文明的浓重色彩。白瑞德虽然也是南方人,但他对南方的保守、落后有痛切的认识。他是南北战争前几年“都在北方,见过许多大家没有见过的东西。北方人的装备比我们好,他们有工厂、煤矿,还有强大的舰队。我们有的只是棉花、奴隶和傲慢”。他看出南方必败,“南方下跪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在精神上他是不忠诚于南方的,是一个真正的叛逆者。瑞德只是在南方奴隶主文明的镜子里,才显得“自私、贪婪、道德败坏”。

和白瑞德恰成对比的是希礼。希礼身上有着南方奴隶主文明的全部遗产:虚伪、怯懦,一个在棉田里长大的标准“骑士”。他成为思嘉幻想中的偶像,而思嘉则是他不敢去爱的欲望对象。他在资本主义的狂飙席卷了南方之后,承认自己是一个懦夫,“我害怕无情的现实。我所喜爱的美好生活已经不存在了”。他爱媚兰,因为媚兰是一个心地极其善良,软弱得永远需要一个“骑士”来保护的女人。白瑞德对希礼的观察是十分准确的。他对思嘉说,“希礼是不配得到你那样热情的女人的”,“最可笑的角色是那个姓卫的殉道者”。

除了这些鲜明突出的主要人物形象外,由哈蒂·麦克戴妮尔扮演的黑妈妈也是值得一提的。麦克戴妮尔由于扮演这个角色而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奥斯卡奖。黑妈妈一生忠于郝家,作为思嘉的乳母,她时刻注意用“大家闺秀”的应有举止来规范思嘉,小事上唠唠叨叨,大事上一筹莫展,忠厚驯良,从无二心,是一个典型的南方黑奴形象。但令人费解的是,黑妈妈对于为解放黑奴而来的北军似乎毫无反应。而且,不仅是黑妈妈,塔拉庄园里的所有黑奴也对南北战争无动于衷,战争的结局也对他们的处境毫无影响。观众从银幕上看不到一点白人奴隶主和黑奴之间的矛盾,相反的却在战争的灾难中相依为命,同舟共济。南北战争成了一场由于北方的投机商企图侵占南方地盘而发动的可恶的战争,在这一点上,作者的“老南方”立场暴露得最为明显了。

《乱世佳人》一直是好莱坞引以为豪的豪华巨作。它在1977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美国十大佳片”中排名第一,在1987年为纪念好莱坞建城100周年而举办的“美国电影十大佳片”评选活动中名居第二。然而,它在美国之外的各种评选活动中却一贯榜上无名,这是因为它作为好莱坞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带有大制片厂制度的全部烙印:制片人专擅一切,明星被置于导演之上,而这种为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要求而忽视个人创作特色的制片方针,是世界各国(主要是欧洲各国)强调“艺术”的评论家们十分反感的。萨杜尔在《电影艺术史》里就只是轻蔑地提到它“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认为“它与其说是电影界的老手维克多·弗莱明所导演,不如说是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所导演”。对《乱世佳人》的不同评价,无非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电影观念而已。

(邵牧君)

1
2
3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众神与野兽 Gods and Monsters
下一篇文章十日谈 Il Decameron
维克多·弗莱明
他的两部经典影片《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和《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流芳百世。
gone-with-the-wind《西片碟中碟》的简评:在如此壮丽的时代画卷上演绎出一个极不寻常的爱情故事,开创了以真实而辽阔的历史背景加虚构人物故事的爱情史诗片先河(该传统发展出《日瓦戈医生》和《泰坦尼克号》等佳作)。

2 评论

  1. 一定要看啊,我喜欢斯加丽那种几乎有点蛮横的可爱感觉.甚至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责手段,要么爱她,要么讨厌她.她在贫瘠的大地上拿着一根萝卜说(这个,好象很搞笑)”我对上帝发誓,我再也不要挨饿!”我爱上她了!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