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乐叫做《思念是一种病》,有电影叫做《爱是一种病》,有书叫做《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还有书叫做《三毛:浪漫是一种病》,一切过了头都是病。今天要说的是葛红兵的《悲愤是一种病》。
鄙人一直在悲愤之中。很久之前看的书了,先贴篇评论,以后再说。
2013-12-23 8:11:46

【读笔】葛红兵——悲愤是一种病(作者:追日雄鹰)
葛红兵是谁?说实话,俺以前没听说过。不过,今天看来他的《悲愤是一种病》这个文集。只看了其中的四篇文章。很喜欢他的文风和思想。的确比一些信手拈来的书,读起来爽利一些。

前两篇文章是谈论卡夫卡的。而且谈论的是卡夫卡笔下的小人物——西伐若和一个乡村教师。

小人物,就如同大人物一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存在的。并无隐晦的必要。也许我也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或者可以把“也许”两个字去掉。不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哀。用葛红兵的话讲“一个小人物也许他是没有自己真正的感情的,实际上他只是为了他的大人物,表演他的感情。”

小说可以塑造典型的人物。而卡夫卡的小说中的小人物,的确可以称得上典型。小人物,飘若浮萍,自身的命运无所把握。如果可以和某位大人物攀上关系,便觉得自豪。以大人物的名义,可以去欺压更小的小人物。“对于比他地位低的,采取的是狂吠;而对于比他地位高的,则是摇尾。(即使是在想象中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的不恭。)这也许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吧。乡村教师说:“不是我,而是他们说话像一个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就是这样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贬低别人,用骂自己的方式来骂别人。小人物的悲哀,泛滥成灾。

葛红兵的另外两篇文章,一个讲琼瑶,一个讲张爱玲。对于两人颇有微词。尤其是对琼瑶阿姨。

葛红兵说,琼瑶阿姨(或者说琼瑶奶奶?)是抓住了文革后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而红起来的。对于《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感到既无处躲藏的无奈又有对琼瑶作品的悲哀。葛认为,琼的作品,只是在告诉女人,不用学习和工作,只要练好女人功,哄好小男人和老男人(比如皇上什么的),就可以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葛“盛赞”琼瑶是一个制造幻觉的教唆大师。

对此,葛红兵说,为大众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在马尾的后面,拍着马屁走,另一种是走在马前,牵着缰绳走。文学家作为思维活跃的一群,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葛说,文学家和饭店跑堂的区别也就在此。而也唯此最为重要。

因此,当有的读者评论我的小说说,你的作品很琼瑶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也许是太滥情了。

最后一篇文章评论张爱玲。张爱玲的几个中篇还是很精彩的。但是,中国的文学,从建国到现在,来来去去,却只有张爱玲举着她那苍凉的手势,一层不变,就未免有些乏味了。这是中国女性读者的悲哀。也是女性作家的悲哀。葛红兵说,现在的作者中,王安忆和方方(汗都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在写作技术和描写深度上,都有和张爱玲一较高下的地方。我想,在网络文学兴盛的现在,女性读者可以选择和阅读的也就并不只是张爱玲了。

最后来谈一谈,这个标题“悲愤是一种病”。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很喜欢骂人。似乎,不骂就不爽快。不管是郭敬明将小说发到起点,还是奥巴马决定对台军售。人们的反应似乎只有一个骂字。我觉得郭敬明的成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个人还是很敬佩郭敬明的能力的,无论是作文还是经商),奥巴马的军售也不是没有可以研究如何解决的。难道你骂一通就解决了吗?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应该从骂声中走出来,以一种平和的、研究的心态来面对问题。以一种幽默和宽容的姿态来应对世界。因为只是一个劲地骂,好像并不能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到了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骂些什么。

我好像说多了。就此搁笔。

(2010年2月11日)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