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革命前夕》是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一举成名经典名作惊世骇俗的不伦之恋!迄今为止最令人坐立不安的电影之一。
英文简介:
Following the death of his friend, an Italian youth grows increasingly closer to his young aunt.(详细剧情)
[toggle title=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他的朋友死后,一个意大利青年越来越接近他的年轻姑妈。
[/toggle]
剧照欣赏:
电影故事:
法布里奥是一个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对于党的工作,他空谈多,实践少,不知如何革命。法布里奥有两个好朋友:中学教师切萨雷,他是思想启蒙者;阿戈斯蒂诺,一个叛逆青年。法布里奥有一个门当户对的未婚妻克莱莉娅,漂亮但却冷漠,他不愿接近她,反而和自己的姨妈吉娜打得火热。阿戈斯蒂诺的意外死亡使法布里奥郁郁寡欢,总认为朋友的死与他有关。吉娜决定离开法布里奥,斩断这段不伦的恋情。法布里奥虽是党员,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似乎永远处于革命之前。最终,他还是回到了现实之中,和克莱莉娅结了婚,过着他平庸的资产阶级生活。
权威点评:
本片虽然是贝尔托鲁奇的第二部影片,但影评界认为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也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贝尔托鲁奇有意识地把倒叙的叙事方法作为表现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他认为:“惟有回忆,或者说靠回忆或倒叙的手法,才能使作者更深刻地去把握主人公的思想历程,也就是说,不为人物所牵制。”这一创作方法成为贝尔托鲁奇日后创作的一种习惯定式。影片复杂而又精致的场面调度,充分显示了诗人出身的贝尔托鲁奇试图在政治和人性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关系的野心,而这也成为其日后创作的重要原型之一。
图书摘录:
影片描述一个中产阶级的知识青年如何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闻的犹豫感。他想和人谈革命、谈感情,但当他爱上自己的姨母,却为这种感情内疚和痛苦不安。最终他斗不过现实,和一个自己不大喜欢的少女结婚。由于影片要说的这种感情十分虚幻和有点牛角尖,加上影片所用的技巧十分细杂,镜头间的连接都不按一般传统技法进行,而采用大量的跳接和独白等手法,因此好些片段令人费解。一个以诉说感觉为主的戏而不能让观众投入影片的感觉中,不能说是一部理想的电影。当然,贝托鲁奇对于资产阶级的厌恨却又无法寻找理想革命出路的幻灭,也通过影片的主人公得到了强烈的反映。(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贝托鲁奇受新浪潮的影响真明显,剪辑方式、画外音。里面还特意打出戈达尔《女人就是女人》的海报。以爱情隐喻革命理想。
@2021意大利大师展。
新浪潮在意大利的第一次探索,罗曼蒂克/革命消亡史里的“甜蜜”生活;
贝托鲁奇是有多喜欢女人就是女人…但同时,“生活中不能没有罗西里尼”,360度推拉,360度道德,意识形态只是假期,彩色电影里的法布里奥消失了,他躲在了她后面…
第一次听莫里康内配乐作品里出现了人声
8/10。贝托鲁奇用自己拿手的桥段—小女孩从教堂丢落碎石的恶作剧、在隔天做弥撒的房间发生关系和麦克白演出中大厅走廊的高潮戏,证明了如诗般轻柔流畅的电影才华;文学式内心独白伴随着城市上空/鸟瞰风景的交叉蒙太奇成为叙事基础,革命混乱状态下找不到归宿,走出理想的空壳回归资产阶级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