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夏洛克国王因国家发生政变而跑到美国寻求庇护,可刚到美国的第二天,他的属下就把他的所有财产席卷一空,堂堂一国之君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倒霉蛋。

英文简介:

A recently-deposed European monarch seeks shelter in New York City, where he becomes an accidental television celebrity and is later wrongly accused of being a Communist.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最近被废黜的欧洲君主在纽约市寻求庇护,他在那里意外成为电视名人,后来被错误地指责为共产主义者。
[/toggle]

剧照欣赏:

影史钩沉:

1957年的[纽约之王]是查理·卓别林从美国离开后,在英国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他最后一次当主角。影片拍摄了12周,是卓别林电影中制作周期最短的一部。 ​​​​(《看电影》杂志)

最火台词:

[after being called for questioning by the government on suspicions of Communist affiliations]

Rupert Macabee: I’m so sick and tired of people asking me if I’m this, if I’m that!

全部台词

2 评论

  1. 后半截几乎看不下去,有点失望,笑点不密集,政治问题没劲,电影语言退步,舞台感太强。开始时对摇滚乐、黑色片、有声电影和西部片嘲讽一番。真人秀里的广告。。想起trueman了吗?整容的笑点比较超前。

  2. 纽约之王≠一个国王在纽约。前者为地主,适配费拉拉那片,后者仅指路过而已。不能凭着汉语的精练就随便地四字以蔽!……片中,美女广告专家在聚会现场暗设摄影机,意蹭流亡国王热点插播商业广告。席间,先借“空气太闷”的话题带出了“腋下除臭液”,再借哈姆雷特独白与演员自信带出了保持口气清新的“牙膏广告”。国王始终一头雾水,不知自己正遭利用。此桥段疑似唐伯虎与华夫人双双突然跳出圈外购物直播的构思出处?无厘头尺度允许演员不必铺垫即可随意跳进跳出。卓别林则自我设限于事出有因的现实逻辑情景,管控了夸张力道,强化了讽刺效果。……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