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巴顿·芬克》是由科恩兄弟执导的惊悚电影,约翰·特托罗、约翰·古德曼参加演出。影片于1991年8月2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名事业小有所成的编剧巴顿·芬克在好莱坞自我抗争的故事。
英文简介:
A renowned New York playwright is enticed to California to write for the movies and discovers the hellish truth of Hollywood.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著名的纽约剧作家被引诱到加利福尼亚为电影写作,并发现了好莱坞地狱般的真相。
[/toggle]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Charlie Meadows: Look upon me! I’ll show you the life of the mind!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 巴顿房间里的壁纸只有当约翰·古德曼饰演的角色进入或离开房间时才会脱落。
- 影片结尾小鸟跳入大海的镜头不是故意拍摄的,而是鸟儿误闯镜头,科恩兄弟非常喜欢,便把镜头保留了下来。鸟儿们在《黑帮龙虎斗》里也同样帮了导演的忙。
穿帮镜头:
- 巴顿跟查理说完话,走出房间以后,Mastrionotti 和Deutsch警长的尸体有变化。
- 巴顿的房间应该在旅馆六层,但当他乘电梯下楼跟两位侦探见面时,电梯经过的楼层数多于六。
- Chet用于阻止铃响的手前后不一致。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巴顿·芬克》的故事来自剧作家克利福德·奥狄斯(Clifford Odets)的轶事,是科恩兄弟是看完电影《婴儿炸弹》(Baby Boom)的途中写的,那时他们《黑帮龙虎斗》的写作正遇到了瓶颈。
角色来源
1940至50年代的洛杉矶有一个以当时看来很暴力的电视广告而闻名的汽车销售商,名字叫”Madman Muntz”,片中嫌犯的小名”Madman Muntz”(“疯人”孟德尔)就是由这名汽车销售商而来。W.P. Mayhew 的原型是威廉·福克纳,福克纳跟好莱坞的第一部片约就是一部关于摔跤的电影。
获奖记录:
199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2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奖
1991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摄影奖
1991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摄影奖
电影故事:
1941年的纽约百老汇,舞台剧作家巴顿·芬克刚成名,便立刻接到了电影公司请他到好莱坞写剧本的邀请。巴顿被安排住在一家阴森的老式旅馆里。面对孤零零的一台打印机,他竟一时不知如何下笔。巴顿认识了邻居查理,两人成了好友;他又遇到了十分崇拜的作家孟标,并对其秘书奥黛丽产生了好感。巴顿被公司安排看了无数的摔跤烂片,可到了晚上还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找来奥黛丽帮忙,两人顺理成章地上了床。一觉醒来,巴顿看到一只蚊子停在奥黛丽身上,他一巴掌打下去,才发现躺在身边的奥黛丽已是一具尸体。巴顿打开《圣经》祈祷,又猛然发现自己的作品居然出现在《创世纪》中!剧本终于完成了,巴顿却感觉到传说中的杀人狂魔孟德尔也已经逼近。
权威点评:
这是一部超越传统表现手法、内容诡异奇变、充满神秘主义和黑色幽默的电影,《纽约时报》评价它有“华丽的叙事风格”。 影片主人公创作过程中那种灵感枯竭时的焦躁不安与对随时风雨欲来的敏感,无疑深刻刻画出现代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困惑和不可解脱的焦灼感。而这些抽象的命题又被作者以直观具象的视听语言揭示出来。影片构图不拘章法,诡异多变,色彩、光影运用也别具一格,形象感强烈,又充满写意象征。
媒体评价:
《巴顿·芬克》的超现实色彩和模糊性是科恩作品中表现最好的一部,也带着科恩兄弟一贯的黑色幽默、讽刺和隐喻相结合的风格,看着让人感觉心安。这部片子看一遍的时候让人充满着困惑和不解,细细品味时就慢慢感受到影片里的多种隐喻,表面平静的影片立刻让你瞠目结舌。影片明显受了《八部半》的影响,不过在超现实的表现上明显更超越之,影片中怪异的节奏、晦涩的影像搭配效地传达、喻示、象征非理性心理,不留痕迹的表现出一个奇幻的梦境。(《今传媒》评)
影片没有《赫德萨代理人》中精致得闪闪发光的雕琢感觉,却比《血迷宫》时期的生硬艰涩进步了许多,飘忽诡异的镜头在幻想、黑色幽默与阴郁的现实之间自由逡巡。和《抚养亚利桑那》相似,主人公最后也走进了“一切美好”的幻境,把所有现实世界丢在脑后。(网易评)
影史钩沉:
1991年科恩兄弟执导的[巴顿芬克]是第一部在戛纳包揽金棕榈、最佳导演和最佳演员的影片,且由评委会一致通过。俩兄弟的这部影片充满各色谜题,结尾处坠海的飞鸟尤费琢磨。后来二人坦陈,这鸟是自己闯入镜头的,并非编排。看来,贵人自有天助,就连鸟都来帮兄弟俩,加增他们作品的晦涩深度。(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约翰·特托罗饰演一名具有社会意识的编剧新秀,甫从百老汇崛起,被好莱坞延揽写部关于摔跤的B级片剧本。他住在破败的旅馆房间中搜肚刮肠,却硬是挤不出片言只语。隔壁房间却发生了种种怪事,使他有如置身于人间炼狱,脑海中发生种种荒诞可笑的幻象。由于编导用相当隐晦的方式来刻画创作者在面对灵感枯竭时的心理压力,故将重心放在环境气氛的经营上,使得剧情的发展有点玄奥难解。(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一个作家的噩梦,迟迟不能醒来。它耻笑的是这样一类知识分子,他们声称自己try to help out,心怀理念,却言行不一,轻则拥抱市场,重则只会沉浸在自己制造的幻象里。有一天幻象成真,海报里的沙滩女郎突然出现,可惜她只是来告诉你,Don’t be silly。这事可以选择,要么和灵魂摔跤,要么和世界抗衡。
我想它对作家的描绘可能是比较贴切吧,我从来没当过作家,我不清楚。我不是很喜欢这个Barton动不动就说自己多么理解你们平民,就好像自己不是平民似的,当一个平民作家却不自认为自己是其中一员的我觉得这种思想很欠打。其他的,我觉得这片子就算拍摄手法有一点超现实色彩我也觉得一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