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情的观点捕捉都会里的浮世风景,浸淫着曾被埋没的悸动和痛楚
以悲天悯人的基调展现着一部最完整的台湾史
以台湾二·二八事件历史背景,讲述一家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其悲怆的情感流露于一些家庭生活琐事之中,其历史责任感充斥于暗昧含混的历史事件里
基本介绍:
《悲情城市》是由侯孝贤执导,陈松勇、梁朝伟、辛树芬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
其它信息:
1989彩色片160分钟
中国台湾年代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摄制
英文简介:
A beautiful, historical film based upon the complex lives of four brothers.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部以四兄弟的复杂生活为基础的美丽的历史电影。
[/toggle]
获奖记录:
198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89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
剧照欣赏:
电影故事: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台湾基隆一户林姓人家有四个儿子。老大文雄是黑社会头目;老二被日本人征调南洋当军医;老三文良在上海为日军作翻译,回来后因汉奸问题,被打得精神失常。四弟文清虽自幼聋哑,但却受到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后与好友的妹妹宽美结为夫妻。老三清醒后从事伪钞生意,大哥小妾的哥哥亦勾结流氓进行贩毒活动。老大虽反对仇杀及贩毒,却十分维护兄弟情义和家庭利益。流氓勾结政府,以汉奸罪逮捕老三。老大多方奔波,终使老三获释,但他的疯病却复发。“二·二八”事件发生后 ,台湾民众奋起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不久,老四被捕。老大在声色场中死于流氓的枪击。宽美则坚强地抚养着牙牙学语的幼儿。
权威点评:
在法国导演奥利维拉·阿萨亚斯拍摄的纪录片《侯孝贤画像》里,侯孝贤说,当初是因为听了一首叫做《港都夜雨》的台语老歌,才想到要拍《悲情城市》这样的电影。他希望他的电影里能把《港都夜雨》里萨克斯风中的江湖气、艳情、浪漫、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来。对侯孝贤本人来说,《悲情城市》不啻为他创作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突破,他开始由自传式的深邃悲愁与怀乡情韵外化为更复杂的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沉思。《悲情城市》是研究侯孝贤的镜语风格的绝佳教材,侯孝贤在影片中对于固定机位、长镜头、大全景、声画错位、字幕、灯光的运用标志着他镜语风格的形成。
媒体评价:
《悲情城市》是以“自然法则”出入,是以知识分子展现为现象,描述“自然法则底下人们的活动”。(作家阿城评)
《悲情城市》借着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将一个地方大家族的兴衰事迹挥洒成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全片在多线叙事、众多人物关系的网脉中,不带乖张暴戾地诉说着历史。(《中国青年报》评)
描写台湾“二·二八”起义的《悲情城市》,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折射出历史的嬗变。这个大家庭最后七零八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林文清与宽美的爱情,也成了这个大时代下的一场悲剧。(新浪娱乐评)
《悲情城市》描写国民政府治理台湾初期,以一个基隆林氏家族的兴衰故事,侧写出时代变迁与政权轮替的过程中,难以回避的族群冲突与身分认同问题。影片勇于突破禁忌,在解严之际便大胆碰触敏感的“二二八”议题,以宏大的历史格局再创台湾电影新页。(新浪娱乐评)(《看电影》杂志)
影史钩沉:
[悲情城市]拍完后,考虑到不测事态可能会发生,胶片被送到东京冲印。上映最初,多数观众的内心都有点不安,唯恐去电影院时被登记,或者趁看电影时被一网打尽。不过这些并没发生,电影顺利过审,一刀未剪上映,并于1989年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
获奖记录:
本片获198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图书摘录:
本片是台湾电影首次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重量级作品,以史诗笔触观照自日本人撒出(1945年)至国民党迁入(1949年)数年之间的台湾社会与历史面貌,并首次以侧笔描写“二二八事件”。全片虽有人物关系及地理状况交代不清之弊,但无疑是大气魄的史诗杰作。朱天文与吴念真的剧本功不可没,导演侯李贤亦更上层楼。在讲述一个复杂的大时代故事之余,又兼顾了优美的抒情和知识分子的感情故事围绕着基隆林家的四兄弟展开,老大文雄卷入的商场与黑帮斗争,和聋哑的老四刘青卷入的爱情与政治纠葛是全片剧情重点,大量写实的方言对白交织,丰富了时代气氛,陈松勇的乡土激情演出与梁朝伟的文静书卷形成鲜明对比占宏志、张大春等艺文名人亦客串演出(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封面图片:
bonobo:这张梁兄好像刘烨。。。
熊大年:这跟电影里根本不是一张照片啊,表情都不一样,而且他们都没穿鞋
Gemini:伟仔就是天生的演员,一张照片眉宇间都是故事。
这片要是找个擅拍商业片的一定能拍出个厚重的史诗。侯孝贤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时候却仍然坚持风格不变,戏剧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断裂、留白,弱化故事的连贯性。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甚至这么精彩的配乐都很少用,冷静的旁观。弱戏剧就意味着强化真实感,增加认同感。真是牛逼。
想嫁一个文清一样的聋子
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都会相信
只有这样的人
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听用心说的
(9/10)很久以前给了这部片子差评,现在看来是我当时的阅历还达不到可以欣赏这部影片。可配合《芙蓉镇》一起看。观看前建议先了解国民党收台初期的缉烟事件和二二八事件,侯孝贤多少默认了观众知道这些历史背景。二二八事件处于旧秩序刚结束、新秩序建立前的混乱局面,总结起来就是兴亡百姓皆苦。台湾人受够了日本人的欺压,于是对中国人有过高的美好幻想,而这种幻想在国民党来临后旋即破灭。大陆军民带去的是歧视、贪污、腐败、打家劫舍……国民党抵台后没有安抚民心、反而一味指责台湾人“奴化”并大加排挤,本片中有句台词对此作了讽刺:“奴化是我们自己要的吗?当初清朝把我们卖掉时、有谁问过台湾人愿不愿意?”对台湾人来说只是刚忍受完日本人的歧视,然后忍受中国人的歧视。现在大陆很多人只嘴巴挂着统一,却依然有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傲慢。
如果谁想对台湾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的话,候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没有想到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居然会如此仇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视已经慢慢转化为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仇视.对这种情况,陈仪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其实日本人投降后,台湾本省人是抱着回归中国的积极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湾知识分子动情高唱<流亡三部曲>就是一个例子),可是由于陈仪为首的大陆人在台湾的胡作非为,硬是把台湾人的地方意识给逼出来了,然后由于蒋介石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