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是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哈威·凯特尔主演的的一部战争电影。
该片讲述了主人公美籍希腊裔导演A怀着感慨的心情重归故里寻找电影开始的地方的故事。
英文简介:
An exiled filmmaker finally returns to his home country where former mysteries and afflictions of his early life come back to haunt him once more.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流亡的电影制片人终于回到了他的祖国,在那里,他早年生活中的种种神秘和痛苦再次困扰着他。
[/toggle]
获奖记录:
199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FIPRESCI双周奖 1995年欧洲电影奖FIPRESCI奖
电影故事:
希腊裔美国电影工作者“A”回到故乡希腊,参加一部备受争议电影的放映会。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却是寻找希腊电影先驱马那其兄弟在电影发明之初,在巴尔干半岛诸国游历时拍摄的三部影片。“A”完全按照马那其兄弟当年所走的路,锲而不舍地追寻着。其间也经过他幼年时的故乡,因而记忆鲜明地回忆起政局多变的童年生活。“A”从希腊到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不断地寻找着电影的下落。最后,终于在烽火连天的萨拉热窝一个被大火烧毁的戏院里找到了那三本胶片……
权威点评:
影片通过流畅的闪回,向我们呈现了一些深奥的主题。这些主题是世界性的,它包括了文化的失落、家庭的失落、祖国的失落以及母亲的失落。在片中,尤里西斯是一个多年在外的游子找寻他失去的祖国的象征。影片依然延续了安哲洛普罗斯所喜爱的、在旅程中探寻人生答案的主题,充满了浓郁的知识分子情怀,是“沉默三部曲”风格的发展。在电影技巧上,安哲洛普罗斯更加娴熟地通过大跨度的时空转换,推动主题的发展。同时,富有安氏创作特色的长镜头,那种“风景中的人物”的长镜头,使影片所营造的动荡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的压抑和彷徨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媒体评价: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巧妙地纪念了电影史,是对电影的一次巡视,同时也展开了对内心彼岸的征程(新闻晚报评)。借寻找世纪之初的珍贵电影胶片的旅程,探讨历史对人类的意义(三联生活周刊评) 。
《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描写了南斯拉夫内战,刻画了希腊内部民族冲突,阿尔巴尼亚难民潮等现实问题,片中导演的表现手法相当巧妙,通过一个试图寻找希腊电影文化根源的导演的目光,以旁观者的身份透视种种政治事件,视觉从个人需要的层次上升到审视民族灾难的境界。影片时空交错非常频繁,在刻画过去的场景时,导演没有按照惯例将镜头拉回十年前,他甚至连服装也不换,直接让A进入画面,让A成为电影先驱被杀, 实验意味十足。影片通过A在旅途中得到各地普通人民的善意帮组对人性的善良进行了美好的歌颂,并以此反衬出战争的丑恶,这是这部沉重的电影中令人欣慰的一面。同时电影还穿插A与途中几个女人的感情戏,表现人生的温暖。影片高潮在结尾处,将观众从短暂的换了种马上拉回到残酷的现实里,整个画面“此处无声胜有声”,最后A发出的犹如野兽般的嚎哭刺破宁静,将悲愤的情怀完全释放出来(《音响世界评》)。
图书摘录:
配合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特别拍摄的艺术电影,系荷马史诗《尤里西斯》的现代版本,总共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方言。故事描述流亡美国多年的希腊导演回故国放映他备受争议的一部影片,而他的真正目的是寻找三卷失落多年、据说是曼拿卡兄弟在电影艺术萌芽初期拍摄的反映百年前巴尔干人民生活风貌的电影底片。透过主角从南欧到东欧追寻电影的过程,导演用真实、虚幻交错的手法对巴尔干岛诸国的复杂历史和分裂现状作出各种反省和思索,最后在遭受战火摧残的萨拉热窝找到了答案。电影重现了导演对历史和人民的人道关怀,透过残碱的风景和动荡不安的人心,将整个寻影过程笼罩于绝望悲凉中。片中出现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物象,如遭战火洗劫后的影城、多瑙河上巨大的列宁雕像等,均呈现出种“凝视”的政治涵义。(周黎明《西片碟中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