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乡愁》是由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奥列格·扬科夫斯基、多美兹亚娜·佐丹奴、厄兰·约瑟夫森主演的剧情片,于1984年1月8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俄国诗人去写一个到过意大利的俄国音乐家的传记并最终客死异乡的故事。
英文简介:
A Russian poet and his interpreter travel to Italy to research the life of an 18th-century composer.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俄罗斯诗人和他的翻译前往意大利研究一位18世纪作曲家的生平。
[/toggle]
幕后制作:
影片取名为《乡愁》是因为里面涵盖了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对家乡的记忆,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在拍摄《乡愁》时,苏联当局已经禁止他进行拍摄影片的工作,导演不得已离开自己11岁的儿子去往意大利进行拍摄工作,这也导致了他的儿子被苏联政府扣为人质。导演在片中俄国部分的内容(主角童年回忆的戏)也是在意大利中部名为 Otricoli 的小村庄里搭了布景,耗时两个月(因为导演要求搭得和他在苏联乡下那栋房子一模一样,他随身带着那栋房子的宝丽莱照片。),这部分全部采用用黑白胶片拍摄。该片拍摄完成后,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随即宣布流亡,最终影片也因为苏联当局千方百计的阻挠和破坏与戛纳电影节失之交臂。
媒体评价:
《乡愁》的意指性直截了当,是一部对精神深处探索的电影,影片中所展现的内容有很多成分是在表现塔尔科夫斯基自身。影片营造了一种如诗如梦的氛围,表现了投射创作者自身思乡心切的情怀和对人类精神的关怀。主人公的生活与现实中导演的生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导演把自己的这种强烈的思乡情怀投射到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上,并借主人公的思想、行为来体现自己的情感。主演也把片中的惆怅不安的情怀演绎的恰到好处。电影中到处充斥着一种思乡的情怀,在技术手法上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中的时间仿佛静止,这也展现出导演沉闷的心绪。甚至在影片即将结束之际塔尔科夫斯基也借助多米尼克之口再一次表现想要回归祖国并且拯救世界的情怀以及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助与伤感之情(《电影评介》评)。
《乡愁》是文艺片中的经典之作,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运用很精准,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视觉、听觉和内心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这种感觉对心灵的触动会让人更深刻的体悟到乡愁对于生命的意义(画家余明评) 。
《乡愁》是一个个碎片的链接,导演刻意不要观众去寻觅故事,电影中长镜头的调度,画面的色彩,每一个镜头都可谓一张不错的摄影作品,影片始终伴随着空灵、清脆和湿润的水滴声和古老的俄罗斯民间唱腔,没有过多音乐的渲染,画面洁净、深沉、优雅(《东方艺术》评)。
图书摘录:
塔可夫斯基是一位电影诗人,本片描写一个俄国诗人到意大利寻找一位失传音乐家的踪迹。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跟周遭几乎无法沟通,即便是身旁的女翻译也于事无补,但他后来遇见了一名当地隐士,大家都把他当成疯子,但诗人却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后的七分钟内容是诗人举起蜡烛走过温泉的经典画面,这个长镜头的穿透力/表现力一直被人赞誉(周黎明《西片碟中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