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钢琴课》是一部由简·坎皮恩执导,霍利·亨特、哈威·凯特尔、山姆·尼尔等主演的爱情片。
该片讲述了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爱达背叛了丈夫斯图尔特,与邻居贝因通过一架钢琴而结缘,并最终相爱的故事。
电影看点:
细腻地展现维多利亚时代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获奖情况:
·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五项大奖
·第五十一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十九届恺撒电影节最佳外国影片奖
其它信息:
1993彩色片120分钟
澳大利亚夏普曼影片公司/西比2000年影业公司联合拍摄
剧照欣赏:
英文简介:
A mute woman is sent to 1850s New Zealand along with her young daughter and prized piano for an arranged marriage to a wealthy landowner, but is soon lusted after by a local worker on the plantation.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沉默的女人和她年轻的女儿一起被送上了1850年代的新西兰,并为一个富有的地主安排了一次婚配的钢琴,但很快就被当地的一个种植园工人吸引住了。
[/toggle]
获奖记录:
1994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199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4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4年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4年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最火台词:
[first lines]
Ada: The voice you hear is not my speaking voice – -but my mind’s voice. I have not spoken since I was six years old. No one knows why – -not even me. My father says it is a dark talent, and the day I take it into my head to stop breathing will be my last. Today he married me to a man I have not yet met. Soon my daughter and I shall join him in his own country. My husband writes that my muteness does not bother him – and hark this! He says, “God loves dumb creatures, so why not I?” ‘Twere good he had God’s patience, for silence affects everyone in the end. The strange thing is, I don’t think myself silent. That is because of my piano. I shall miss it on the journey.
(全部台词)
电影故事:
19世纪中叶,苏格兰哑女艾达的丈夫去世了,遵照父亲的安排她带着女儿弗洛拉和一架钢琴来到新西兰,嫁给了新西兰地主斯图尔特。斯图尔特对母女俩并不热情,而且对那架钢琴很反感。当艾达演奏时,优美的旋律打动了少言寡语的地产管理人贝恩斯,他提出愿将自己的地换取艾达的钢琴,还要求艾达给他上钢琴课。随着艾达和贝恩斯一次次地接触,俩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由于弗洛拉的告密,斯图尔特发觉了他们的私情,盛怒之下,他砍掉了艾达的手指,而这一切并没能阻止艾达和贝恩斯走到一起,重新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权威点评:
本片的创作动力来自简·坎皮恩对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小说的喜爱,同时“维多利亚时代许多妇女带着钢琴来到新西兰,就是这种情况和这种特别的乐器给了我灵感”。而另一个动力则来自一部她从未看过但经常听说的影片——《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波兰斯基早期的短片)。人们很容易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许多意义元素,文明(钢琴)与野蛮,男性与女性,沉默与表达,等等。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无法忽略的是,影片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于简·坎皮恩细腻而敏感的女性直觉。这种直觉赋予了影片非凡的浪漫、激情,以及视觉和感情的想象力,它使本片成为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
媒体评价:
《钢琴课》是一部以反映女性觉醒意识为出发点的电影。影片对女性感触的描写细腻圆润,心理刻画优美含蓄。就艺术效果而言,影片达到了一种极致,它以钢琴为载体,使爱的音符成为片中男女主角沟通思想感情的媒介,从而把一个将音乐作为心灵寄托的哑少妇和一个外表粗俗而内心情感丰富的男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搜狐网评)。
《钢琴课》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深刻细腻地演绎了成熟女性艾达的“女性觉醒”,还巧妙地刻画了幼女弗洛拉的“女性觉醒”。虽然弗洛拉年纪小,但她身上所具有的俄狄浦斯情结性质的“女性觉醒”却与艾达作为成熟女性的“女性觉醒”如影随形。影片以出色的情感想象力,巧妙地展现了弗洛拉与艾达形影不离又若即若离的母女情怀。影片通过微妙的三角关系,含蓄地刻画了弗洛拉欲取代母亲与父亲形成亲密关系的潜意识性心理,从而塑造了一种别样的女性诉说(姚丽娅评)。
《钢琴课》是一部通过情色来描述沟通的电影,这看似鄙陋的通过交换而产生的爱情却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在这部电影里,通过慢慢加深的肉体纠缠式的情色情节虽然触目,但是却完美烘托出了一个如泣如诉而且沉重深刻的爱情故事(新浪网评) 。
《钢琴课》通过女性自身,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性爱的秘密,因而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瞩目(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评) 。影片的剧情从开始的平静逐步进入性骚动和肉欲的境界,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人为的反差。霍利·亨特扮演的艾达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激情饱满的表现力强到几乎等同于呐喊(搜狐网评)。
幕后花絮:
- 由于女主角霍利·亨特学过钢琴,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女主人公弹琴的场景都可以不用替身,由霍利·亨特亲自演奏。
- 霍利·亨特除了完成自己的戏份,还负责教安娜·帕奎因手语。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在创作《钢琴课》期间,导演简·坎皮恩随着对剧本思考的深入,越发明白必须要有一个客体来赋予故事以特殊性。于是,简·坎皮恩在诸多方案里选择了以钢琴作为客体。简·坎皮恩表示之所以选择钢琴,是因为钢琴不仅是文明的象征;而且从视觉上看,钢琴与新西兰土著人的生活也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演员选择
导演简·坎皮恩原本邀请西格妮·韦弗出演《钢琴课》的女主角艾达,然而韦弗的经纪人拒绝了简·坎皮恩的邀请。之后,简·坎皮恩又邀请詹妮弗·杰森·李饰演艾达,但是由于档期原因,她也未能出演该角色。最后,霍利·亨特获得了饰演艾达的机会。
经典台词:
“I think of my piano in its ocean grave, and sometimes of myself floating above it.” – Ada
夜晚,我会想起我的钢琴,它躺在海洋坟墓之中,有时,我还幻想自己漂浮在琴上。
图书摘录:
影片讲述一个苏格兰寡妇阿达,带着九岁的女儿远嫁新西兰。她是哑巴,但耳朵不聋,随身带有一架钢琴。从未谋面的丈夫是一个务实的汉子,他觉得劳师动众抬着笨重的钢琴穿越泥泞的山路非常不值得,于是把钢琴留在海滩上。一副毛利人打扮的贝恩斯用八十亩地换取了钢琴的所有权,当他把琴弄回家后,又提出让阿达教他弹琴,每教一课换回一个琴键剧情逐渐进入性骚动和肉欲的境界,这个过程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人为的反差。三者都体现着各自的人性:辛勤耕作是阿达丈夫的人生理念;贝恩斯像那片未开化的原始森林,充满着毫无雕琢的野性和本能;阿达对钢琴的迷恋是因为弹琴弥补了她语言的障碍。原始美的吸引力跟琴声的古典韵味一样,对人的本性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亨特扮演的阿达,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激情饱满,表现力强到几乎等同于呐喊。帕昆扮演的女儿更是非同寻常,她继承了母亲的强烈个性,身上还带着教徒般的偏执和军师似的主见。两人均获奥斯卡奖。影片对女主角“红杏出墙”的观察多半是从小孩的视角,因此它的风格有一种似懂非懂的神秘和爱憎模糊的深邃。(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所谓女性电影是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
悲惨的地方在于,一个女人要在自己热爱的艺术中沉浸,却需要经历男人的磨难。要埋葬自己的一部分在深海,才可成全自我,才可接纳他人。要死一次,才可重生。
斯图尔特将她当宠物豢养,想着假以时日她总会爱上自己。贝因却把她当成鸽子,还给她翅膀并知晓禽鸟回巢。陷进感情的泥沼,被欲望的套索裹缠。这寂寞的岛屿,压抑不住躁动的音符。经年以后,人们打捞起海底沉默的钢琴,琴键上书写的爱意被后人传为佳话。再没人知道,另一个男人也曾深情,终究殆无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