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一个家族在困境中生存、在逆境中挣扎、在顺境中力图重生的轨迹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基本介绍: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柯里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柯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其它信息:
1972彩色片180分钟
美国艾尔弗伦影片公司摄制
获奖记录:
·第四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
·第三十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等五项大奖
·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黑手党的家族奋斗史
英文简介:
The aging patriarch of an organized crime dynasty transfers control of his clandestine empire to his reluctant son.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有组织的犯罪王朝的老家长把秘密王国的控制权移交给了他不情愿的儿子。
[/toggle]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to Rocco who has killed Paulie in the car]
Peter Clemenza: Leave the gun. Take the cannoli.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 在影片拍摄期间,科波拉与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发生了激烈冲突,以致制片方考虑过将他换掉。
- 片中马龙·白兰度的大多台词是照着提示卡念出来的。此外,他还有意模仿了维托·科莱昂的人物原型Frank Costello的声音。
- 马龙·白兰度希望让唐·柯里昂看起来像“斗牛犬”。试镜时,他在嘴里塞了棉花,让两颊鼓起来。实际拍摄时,他佩戴了一副牙医特制的牙套。
- 扮演卢卡的Lenny Montana因与马龙·白兰度配戏非常紧张,甚至说错了台词,不过科波拉认为他的紧张表现恰到好处,在最终版本中予以保留。
- 片中维托给了强尼一个掌掴。然而这是剧本中没有的,扮演强尼的阿尔·马蒂诺流露出的困惑也是他真实的演绎。
- 开篇场景中白兰度怀抱的那只猫是他在派拉蒙的片场偶然发现的一只流浪猫。这只猫的呼噜声甚至盖过了白兰度的台词。
- 在卧室场景中,床上的马头场景堪称这部电影里最惊人的一幕,剧组使用了真实的马头拍摄。动物权利组织因此提出抗议,科波拉称这只马头是从一家狗粮加工厂购得,他们不会出于拍摄需要而残害动物。
- 科波拉最初的导演剪辑版长126分钟,而制片方认为过短,正式上映的版本比导演剪辑版长50分钟。
- 桑尼殴打康妮丈夫的场景用了4天才拍摄完成,使用的临时演员多达700人。
- 艾尔·帕西诺表示马龙·白兰度在拍摄医院中的镜头时,确实热泪盈眶。
- 扮演卡罗的吉亚尼·卢索有着黑道背景。由于从未演过戏,他的出演遭到了白兰度的反对。为此吉亚尼·卢索试图威胁白兰度。然而这让白兰度误以他是在表演,并因此肯定了他的演技。
- 拍摄桑尼在街上殴打姐夫的镜头时,扮演桑尼的詹姆斯·凯恩打断了那位演员的两根肋骨。另外,当时画面的背景中出现了卡车和木箱,用于遮挡不适合的背景。
- 在西西里拍摄的画面中,迈克尔的妆容与在纽约拍摄时不相符,因为派拉蒙不愿支付化妆师赴意大利的费用。
- 在拍摄沃尔兹住所的外景时,由于罗伯特·杜瓦尔和约翰·马利无法到场,剧组只好物色临时演员作两人的替身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教父》改编自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维托·科莱昂的原型是被称为“黑帮总理”的Frank Costello以及暴徒Vito Genovese。Frank Costello和Vito Genovese都是纽约黑手党的成员,小说中的一些黑手党行动也源于两人制造的真实事件。小说中有些主要情节没能出现在影片中,比如维托·唐·科莱昂对于早年生活的倒叙,包括他如何移居美国、怎样杀死唐·法努奇以及如何成为黑手党的教父。。
演员选择
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起初并不认同导演科波拉选定的演员。制片方极力反对白兰度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希望劳伦斯·奥利弗担纲,但奥利弗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出演。派拉蒙影业公司的一位主管又建议请丹尼·托马斯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后来经过科波拉的一再恳求,制片方终于同意与白兰度签约,但前提是片酬必须远远低于以往,而且务必参加试镜和签署绝不延误拍摄进度的协议。在试镜中,白兰度击败了竞争对手欧内斯特·博格宁,并获得了派拉蒙公司上层的认可。
制片方本想请罗伯特·雷德福或瑞安·奥尼尔扮演迈克,而科波拉则希望启用看上去像意大利人的陌生面孔。科波拉看中了初出茅庐的阿尔·帕西诺,可制片方认为身高只有1米70的帕西诺不适合扮演迈克。虽然杰克·尼科尔森、达斯汀·霍夫曼、沃伦·比蒂、马丁·辛和詹姆斯·凯恩都参加了试镜,但科波拉仍坚持为帕西诺争取这个角色,并以退出拍摄相威胁,无奈之下制片方最终只得妥协。
除去片中的主角外,其他角色也竞争激烈。布鲁斯·邓恩、保罗·纽曼和史蒂夫·麦奎因都是扮演汤姆·哈根的最初人选。安东尼·博金斯和米亚·法罗也分别参加了桑尼和凯伊角色的试镜。罗伯特·德尼罗参加了迈克尔、桑尼、卡洛和鲍利四个角色的试镜,并得到了鲍利的角色,可科波拉选择用他完成“交易”,因为在制片方无法确定是否该让阿尔·帕西诺扮演迈克时,帕西诺已经签约出演《我的子弹会拐弯》,科波拉为了得到帕西诺,就必须用德尼罗交换。
导演选择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并非是执导《教父》的最初人选,在他担纲导演之前,制片方至少与两位导演接洽过此事,其中包括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但是对黑手党故事不感兴趣的莱翁回绝了制片方的邀请。科波拉起初不愿执导这部电影,因为他惟恐影片有宣扬黑手党和暴力之嫌,从而有损于他的西西里血统。后来科波拉发现可以让影片成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隐喻时,开始对影片充满热情,同意担纲执导。
拍摄场景
1971年3月29日,《教父》正式开拍。片中沃尔兹住所的外景取自洛杉矶大多,其余外景则多数在纽约拍摄完成。影片中西红柿花园是在纽约长岛的一处私人居住地实景拍摄。为了拍摄迈克尔和凯伊在圣诞节的购物场景,剧组特地将已经关闭的Best Company旗舰店重新装扮。
电影道具
在拍摄莫·格林被杀的镜头时,为打造出子弹射穿眼球的效果,剧组在演员的镜架上隐藏了两只管子,分别装有血液和BB弹及压缩空气,当枪响后,BB弹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从内部击碎镜片,血液也随之涌出。麦克劳斯基额头中弹的效果也同样出自一系列机关,剧组为演员制作了一个假前额,并在额头中央留出缺口,向缺口注满假血,然后再用一块“肌肉”堵住缺口。
媒体评价:
总体评价
《教父》以沉郁冷静的风格讲述了一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黑帮史诗。它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之一,被誉为男人的圣经。该片不但在评论、艺术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它还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是一部众口称赞的经典电影,它在权威电影网站上的好评率高达百分之百。美国权威电影组织美国电影学院将其评为“美国最伟大的黑帮经典电影” 。(时光网、新浪网评)
《教父》对电影史、黑帮类型片、流行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它是很多导演心中的影史最佳电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演员的出色演绎,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诗性,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杰作。《教父》作为黑帮题材的电影,不是虚无主义地淡化宗教意味,相反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基督教烙印,它很少讨论善恶,也很少用主观镜头表现宗教的道德观,但就是在几个节点,集中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煎熬,举重若轻地表达了这一层内涵(《南方周末》评) 。
《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虽然影片的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是导演科波拉却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巧(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
《教父》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这部电影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合肥晚报》评)。
《教父》对宗教的讨论若隐若现,善恶的界限被优雅、温馨、仁慈、家庭所模糊。片中教父的形象颠覆了人们对黑帮大佬的传统认知,影片里的黑帮大佬不再一脸横肉飞扬跋扈,他可以温和仁慈,可以体面优雅。导演在电影里安排了大规模的刺杀场景,娴熟地运用交叉蒙太奇表现复仇情节。当马龙·白兰度以极其平和的口气说出他会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时,黑社会的暴力行径被最大化地消解,并由此产生出巨大的美学张力(《南方周末》评) 。
叙事情节
《教父》在叙事上很圆熟,婚礼半小时的伏线密集,对庞大的人物关系网、情节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影片开头埋下的几处伏笔,在后来的剧情中全有呼应,而且令人感到新颖的是这几处呼应并不决定情节走向,而是草灰伏线式连接。比如殡仪馆老板第二次出现,是在教父长子桑尼被枪杀后,教父拜托他来为爱子整理遗容。蛋糕店老板的女婿恩佐第二次出现是在教父被枪击后,在医院里和迈克尔假扮保镖护卫教父。这几处情节,都没有决定剧情的走向,而是连接了前后剧情,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融为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呼应是古典叙事中常见的“受恩-回报”式呼应,叙事节奏绵劲,对人物塑造的本身也是一种渲染(《南方周末》评)。
场景镜头
《教父》有多处极其经典的镜头运用,比如开场老教父背对镜头,听着殡仪馆老板讲话,光线很暗,等耳语过后,突然正打,然后慢慢拉开镜头,呈现全屋的场景,将教父威严的一面烘托得非常成功。影片结尾处,景深镜头的运用也堪称经典,凯站在近景,远远看着迈克尔接受手下表示臣服的吻手礼,之后门缓缓关上,象征意味十足。影片的打光是极为革命性的,在之前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如此暗的光线,殡仪馆一段,是这种黑白对比光最为强烈的一幕,教父从黑影中走出来,五官轮廓分明,阴影的处理非常考究,出色地烘托了这一桥段的悲伤情绪(《南方周末》评)。
演员表演
作为名传史册的经典黑帮电影,《教父》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将人带入了惊心动魄的时代,领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故事,当然还有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杜瓦尔等演员的伟大表演,尤其是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新旧两代“教父”,早已是电影史上经典角色。《教父》使得马龙·白兰度再度辉煌,也使得阿尔·帕西诺自此登上绚烂的影坛,他们共同演绎了新旧教父之间的角色传承,虽然直接面对的戏份并不多,但在医院中简单的一句对白、一个亲吻、一个微笑,已经不动声色地预示了终将到来的改朝换代(时光网评)。
英语短评精选:
The Pinnacle Of Flawless Films!
完美电影的顶峰!
影史钩沉: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工作人员早年间到访了马龙·白兰度的家中。由于时间很早,这位有着一头美丽金色长发的男人,还裹着日本睡袍就来开门。他注意到科波拉手里拿着意大利肉、奶酪、雪茄之类的小道具,明白了对方此行的原因。他立刻自己整理了发型,擦亮了皮鞋,穿上了衬衫,跟导演建议,这个角色应该“看起来像只斗牛犬”。他拿起纸巾,假装做出擦嘴的动作,没说一句话,就直接开始了表演。白兰度在此期间,甚至接听私人电话时,都是沉浸在角色身份里。派拉蒙的高层人员对这次测试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便有了[教父]中的维托·唐·柯里昂。
- 1972年的[教父]开拍前,所有演员第一次在剧组集合,大家看到马龙·白兰度都很紧张,像所有五十年代的孩子那样对他简直顶礼膜拜。大家在一起吃了顿饭,席间阿尔·帕西诺拘谨又安静,塔莉娅·夏尔则一边负责上菜一边紧张得浑身发抖。
- 1972年[教父]拍摄时,剧组为了帮助演员呈现年龄跨度,费尽心机帮他们“变老”。给阿尔·帕西诺脸上戴上泡沫塑胶假体,以达到发福的效果。给马龙·白兰度戴上一副牙医特制的器具扩充脸颊,使皮肤臃肿下垂。白兰度的这套口腔道具至今还在美国纽约的皇后移动影像博物馆展示。
看电影冷知识:
- 阿尔·帕西诺在拍摄[教父]时面对重重压力,制片方不想要他,导演科波拉又对他寄予厚望,时刻要他和自己并肩作战,帕西诺的境况可想而知,在[教父]首映当晚,剧院灯一黑,帕西诺就起身离开了,他不敢去看成片,而是拉着制片人艾伯特·拉迪到附近的“蓝带”酒吧喝了几杯啤酒。后来影片反响热烈,帕西诺还是没有去看全片,直到[教父]上映25周年的特别放映,他才和科波拉一起坐在观众席,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影片放映结束后,科波拉站起来向起立鼓掌的观众致意,帕西诺则陷入了一种超现实的状态中,仿佛这一刻他见证了科波拉人生中所有的重要时刻。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性格互补,科波拉激情,卢卡斯谨慎,互相敬佩吸引,年轻时互相扶持,合作了很多佳作。科波拉经典之作[教父]中,有不少卢卡斯的痕迹,比如迈克·考利昂和凯经过报摊时,发现报纸上印着父亲遇刺的新闻,这个看报纸的镜头就是卢卡斯拍的。
- 1971年,[教父]导演尚未确定之时,制片方曾找过塞尔乔·莱昂内。但彼时,莱昂内由于业务繁忙,拒绝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制片方无奈,最终选择了初出茅庐的科波拉。[教父]大获成功之后,莱昂内懊悔不已,很想拍一部帮派电影以为弥补。于是,十多年后的1984年,莱昂内拍出了[美国往事]。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把马里奥·普佐虚构的纽约黑手党塑造成个实现美国梦的家族奋斗史,这是科波拉最了不起的地方。(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to所有男生:别想太多。你们都不是马龙白兰度,不是阿尔帕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