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洛奇》是由约翰·G·艾维尔森执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塔莉娅·夏尔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76年11月21日在美国首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寂寂无名的拳手洛奇获得与重量级拳王阿波罗争夺拳王的故事,并获得了197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奖项。
获奖情况: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艾文·温克勒 / 罗伯特·恰托夫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约翰·G·艾维尔森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塔莉娅·夏尔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布吉斯·梅迪斯 / 波特·杨
英文简介:
A small-time boxer gets a supremely rare chance to fight a heavy-weight champion in a bout in which he strives to go the distance for his self-respect.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小时间的拳击手在一场比赛中得到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去和一个体重很重的冠军比赛,在这场比赛中,他努力争取自己的自尊。
[/toggle]
最火台词:
Adrian: Why do you wanna fight?
Rocky: Because I can’t sing or dance.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 为了凑足预算,制片方甚至把他们的房子作为抵押。
- 洛奇镜子上的那些照片,的确是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年少时的照片。
-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把电影版权卖给米高梅的条件是,他自己必须是电影的主角。
- 影片原计划有两个结局,但由于另一个结局需要很多临时演员,这段戏只好作废。
- 在承认对阿波罗的害怕和怀疑的那场戏中,洛奇是表现振作起来的,史泰龙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来拍摄了这场戏份。
- 在拳击训练的戏份中,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确实是搏击大块的冻肉。为表现多角度的镜头,他反复这么练习着。当拍摄完成后,他的指关节已经完全平整,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 该片剧本原本有些阴暗:米奇是种族主义者,洛奇最终因不愿成为职业拳手而输掉了比赛,这些元素在影片拍摄期间被酌情更改。
- 洛奇和艾德在洛奇的厨房亲吻的这段戏,和原剧本上设想的拍摄并不一样。塔莉娅·夏尔的感冒刚好,她担心这样会使得史泰隆生病,所以她亲他的时候很犹豫。但制片方认为这样的表现实际上改进了剧本,于是在影片中保留了下来。
- 在拍摄最后决战场景时,史泰龙和韦瑟斯全都饱受伤痛之苦,前者肋部青紫,后者鼻骨受损。在拍摄洛奇与艾德里安的初次约会时,剧组本想在冰场营业期间取景,可影片拍摄经费有限,制片方无力支付数百位临时演员的片酬,无奈之下,剧组效仿了洛奇在片中的做法,买通冰场看门人在闭店之后拍摄。
穿帮镜头:
- 当洛奇答复让米奇进门的时候,他家门牌号码上的数字“2”不见了。
- 连贯性:洛奇和阿波罗的最后一局时间不到2分钟,每局应该是3分钟。
- 发现错误:在训练的时候,洛奇单手伏地挺身的动作是同一组镜头,一遍又一遍重复播放着。
- 发现错误:当洛奇告诉他的助手,帮他划道伤口以减轻眼睛上的肿痛时,可以看到助手拿着一把小刀照作,在他手里还有一个小瓶子同时往洛奇脸上喷假的血。
- 连贯性:当米奇来家里拜访时,洛奇走进房间,在门上有三个飞镖。洛奇第一次打开门,还是三个飞镖,但已经完全是另一种形状。
- 连贯性:在大较量过程中,好几次镜头里竞技场都是空的。
- 连贯性:当洛奇看见玛丽,问她的哥哥是否知道她被那些”椰子”耽误了,他正吸着一支烟。当他抱着她的时候,香烟不见了。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洛奇》的剧本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撰写,创作灵感源于穆罕默德·阿里与查克·维普纳的拳赛,后者当时还是无名小卒,却坚持到第十五回合才被拳王阿里技术击倒,赛前曾有记者质疑维普纳能否生还,维普的回答是:我是人生中的幸存者,如果我能在海军陆战队中幸存下来,那么阿里的拳头也不足为惧。西尔维斯特·史泰龙观看了该场比赛,被维普纳的精神打动,在拳赛结束后,开始撰写《洛奇》的剧本。
演员选择
米高梅买下了《洛奇》的剧本,希望聘请罗伯特·雷德福、瑞安·奥尼尔、伯特·雷诺兹或詹姆斯·凯恩等演员扮演洛奇,但史泰龙出售剧本的条件之一便是“他自己必须是电影的主角”,最终米高梅同意史泰龙出演洛奇一角。关于阿波罗的饰演者,卡利·绍德莱斯曾是扮演艾德里安的最初人选,后来因片酬问题而无缘该片。肯·诺顿也曾希望出演,他正是克里德的角色原型,但他最终让位给卡尔·韦瑟斯。苏珊·萨兰登也曾参加角色艾黛丽安的试镜,但制片方认为面容娇好的她不合适扮演艾黛丽安,最终选择了塔莉娅·夏尔。
媒体评价:
正面评价
影片结构简洁,感情真挚,尤其能激发观众同情弱者的心态。影片虽然属于小本制作,没有任何大场面,没有精雕细刻的痕迹,但充满了原始之美,表演、台词和配乐都相当到位。《洛奇》用一个美国梦的故事凸现出了美国精神,作为一个下层社会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澜不惊,平淡无奇,本人也似乎显得有些木讷古板,但当世界拳击冠军决定把他视为提高自己声誉的沙包时,他内心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才表露无遗,艰苦的训练证实了一个男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所应该体现的精神。《洛奇》通过影片表现了这种顽强不服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中某些地方明显是超越国界的。(新浪网评)
负面评价
《洛奇》的形式和20世纪70年代的励志影片并没有什么不同。(《Time Out》评)部分情节没有新意,略显老套,在很多影片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内容,史泰龙的表演也还有进步空间。(《TIME Magazine》评)影片也由于为了引起蓝领工人的共鸣而导致部分情节模棱两可。(《Variety》评 )
影史钩沉:
史泰龙为1976年的电影[洛奇]费尽心血,不仅利用曾经的旧伤口贴近人物,还毫不犹豫地在拍摄现场拳拳到肉,不惜砸坏手指关节。更令人诧异的,则是他为了影片拍摄而戒烟,他认为犯烟瘾时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更像一个拳击手疲惫的表现。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史泰龙的成名作,也成了他无法超越的艺术巅峰。他不仅是主演,而且是编剧,在三天时间里写出了剧本。故事的灵感来源于1975年个以卖酒维生的业余拳击手在跟拳王阿里的比赛中坚持了15个回合的新闻事件。主角洛奇居住在费城,平时靠帮人收债及健身房打短工过日子。他爱上了一个内向的女孩,粗犷中体现出一丝温柔。故事的主线是洛奇接受跟当时的世界冠军的一场比赛,他只有百万分之一的胜出希望,但仍全力以赴,虽败犹荣。影片结构简洁,感情真挚,尤其能激发观众同情弱者的心态。影片属于小本制作,没有任何大场面,没有精雕细刻的痕迹,但充满了原始之美,表演、台词和配乐都很棒,许多场景已成为经典。
本片获奥斯卡(第49届)最佳影片等3项大奖,后拍有四部续集,1979年的第二集讲洛奇对于那场比赛后的商业氛围感到厌倦希望重出江湖;1982年的第三集被认为是续集中最上乘的一部,讲洛奇被强大的对手击败,再度占下风;1985年的第四集把矛头对准苏联,讲洛奇为朋友报仇的故事;1990年的第五集讲洛奇和徒弟之间的矛盾。(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如果我输了那也无所谓,如果我能打满全场,当铃声想起,我还站在场上,我这辈子将第一次明白一件事:我再也不是个蹩脚货。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经历了贫穷、孤独、人们的冷漠,依然坚持着他的事业,平淡无奇的过程最终没有挫败他,终于走出了困境登上了事业的颠峰。
所以,纵使所有人放弃我们时,我们至少还拥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