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
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获奖情况: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弗兰克·麦卡锡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富兰克林·沙夫纳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 乔治·C·斯科特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埃德蒙·H·诺思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摄影(提名) 弗雷德·J·科内卡普

其它信息:

1970彩色片170分钟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摄制
本片获1970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美工、最佳剪辑、最佳录音七项奥斯卡金像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男演员金像奖,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男演员奖

英文简介:

The World War II phase of the career of the controversial American general, George S. Patton.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二战时期备受争议的美国将军乔治·S·巴顿的职业生涯。
[/toggle]

最火台词:

[first lines]

Patton: Now 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at no bastard ever won a war by dying for his country. He won it by making the other poor dumb bastard die for his country.

全部台词

媒体评价:

该影片一部史诗式传记片,讲述了巴顿将军一生的经历,影片中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不知道该片传达的是不是一种悲观,但巴顿将军的浪漫主义、他的一点点大嘴巴甚至是对于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热讽,都和他的复古主义情怀一样,从来都不属于20世纪。一个属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却能够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大战中享受荣誉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上帝赐予的。(光明网评)

该影片堪称经典,讲述了巴顿将军辉煌的一生,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将巴顿将军一个美国军事强人的典范的形象在银幕上演活的活灵活现。(新浪网评)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南海网评)

影史钩沉:

  • 1970年[巴顿将军]拍摄,饰演巴顿的乔治·C·斯科特不希望国旗下演说的场景被放在开头,他认为这样会使自己接下来的表演,至少在观众眼里,再也达不到开场的高度。为了说服斯科特,导演富兰克林·沙夫纳只得撒个小谎,告诉斯科特它会被放在结尾,这才让斯科特安心进入“巴顿状态”。
  • 1970年的电影[巴顿将军]出品于福克斯,但影片的开头并没有20世纪福克斯的LOGO,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开场提示,只有突然一声“立正!”的口令。很多影院老板都窃笑,来看电影的军人们常常会在这时,从观影人群中“唰”地一下站起来。 ​​​​

​​​​(看电影杂志)

幕后花絮:

花絮

  • 乔治·斯科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并且因为拒绝领奖震惊世人。他认为演员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称之为“肉类大游行”,另一方面对巴顿这个有争议的人物持保留态度。
  • 制片人弗兰克·麦卡锡是一名退役陆军准将,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效命于乔治C.马歇尔将军。为了拍摄关于巴顿的电影,他准备了20年。
  • 罗德·斯特艾格、李·马文、罗伯特·米歇姆和巴特·兰德卡斯都拒绝出演主角。
  • 约翰·韦恩很想扮演主角巴顿将军,但被制片人否决了。
  • 几乎过半的预算用于向西班牙军队租用士兵和装备。
  • 据说本片是尼克松最喜欢的影片,尼克松的通讯联络处长赫布·克莱因说“这部电影他看过好几遍,还做了评论,他很钦佩巴顿”。
  • 开场演说的大部分台词真的是引用自乔治·巴顿。但这些话不是他在一次演说中的,而是他多次讲话的一个综合版本。
  • 一些真实战争场景是由后来成为导演的卢斯·梅约拍摄的。他在二战期间是美国陆军通信兵团的一名战地摄影师。
  • 虽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艾德姆德·诺斯作为联合编剧,但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工作过,甚至没有见过面,直到他们收罗他们的奖杯时,才碰到了一起。
  • 乔治·斯科特感觉自己没有全部把握住角色巴顿的性格。他对富兰克林·斯查法尼深表歉意,因为自己没能完全意识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 电影中坦克战场上,巴顿将军的军队使用的是过时的WW2 M-24轻型(Chaffee)坦克。然而德军用的是战后美国的M-60巴顿(Patton)坦克。这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一种讽刺,把M-60命名为“巴顿”。

穿帮镜头

  1. 时代错误:一辆1948帕卡德汽车停在直升机的前面。
  2. 时代错误:在北非主要战争场景中使用的都是战后坦克。德军方面使用的是M48 tank (1953),美军使用的是M47 (1952)。很有意思的是,后者被命名为“巴顿一号”(Patton 1)。
  3. 发现错误:在巴顿演讲后的一个场景中,有个孩子试图把一个死去的士兵的戒指偷走。当他离开的时候,可以看见一些蝎子爬到士兵身上,作为反应,他手臂/肩膀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巴顿在用双眼望远镜看战场,当面对着镜头的时候,可以在望远镜的镜头上看到各种灯光/话筒等设备反射的影子。
  4. 时代错误:在指挥部的欧洲地图上,可以看到德国地图上已经划分为了东德和西德。所有的国家疆界的划分都是二战后的。
  5. 事实错误:当陆军上将蒙哥马利被告知,巴顿已经占领了西西里的巴勒莫时,在他后面的英国国旗挂反了。
  6. 连贯性:一个德国士兵正在写下伤亡人数,他用逗号在千位数上作记号,就像是英国人的习惯一样。随后,同样还是这个士兵,他在千位上使用周期,这就像是德国人的习惯。
  7. 发现错误:当地人观看摩洛哥军队阅兵仪式期间,在每个镜头中都可以看到有个小男孩一直冲着摄影机作鬼脸和挥手。
  8. 发现错误:第一次战争期间,他在视察战场,他用的那个双眼望远镜,很明显贴有“日本”的标签。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巴顿将军》是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编剧是当时年仅30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他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由此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在二战期间曾以海军中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巴顿指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在影片处理上显得游刃有余。
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虽然用意是“军方宣传片”,不过这部战争片要从归类来说却还是属于传记体,以二战为背景,传神地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乔治·巴顿将军在二战期间的经历。影片有意把巴顿描绘成“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悲剧式的英雄”。
拍摄过程
制片人弗兰克·麦卡锡是一名退役陆军准将,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效命于乔治C.马歇尔将军。为了拍摄关于巴顿的电影,他准备了20年。
开场演说的大部分台词真的是引用自乔治·巴顿。但这些话不是他在一次演说中的,而是他多
次讲话的一个综合版本。乔治·斯科特感觉自己没有全部把握住角色巴顿的性格。他对富兰克林·斯查法尼深表歉意,因为自己没能完全意识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电影中坦克战场上,巴顿将军的军队使用的是过时的WW2 M-24轻型(Chaffee)坦克。然而德军用的是战后美国的M-60巴顿(Patton)坦克。这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一种讽刺,把M-60命名为“巴顿”。
后期制作
《巴顿将军》在摄影运用高级宽银幕技术,使影片的画面显得相当漂亮,许多巨大场面拍摄清晰而集中,其中沙漠里的战斗和巴顿将军在隆冬越过法国的场面,格外令人赞叹。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砾,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导演还借助于综合的移动镜头完成了由点到面的空间展示,先用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局部造成突出的效果——战争的残酷性,然后再让观众带着这个由局部造成的强烈的印象,去领会场战争的规模。

图书摘录:

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主角的演技出神人化,尤其是开场戏一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砾,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本片荣获第43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7项大奖。(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英语短评精选:

Superb film on an extraordinary, larger-than-life man
关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的精彩电影

1
2
3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下一篇文章危险人物 Payback
富兰克林·沙夫纳
《巴顿将军》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大奖,著名影片还有《人猿星球》,法兰克林·沙夫纳是一位擅长在大场面动作片中刻划人间群像,富有知性而善于构成的演技导演。
patton《西片碟中碟》的简评: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

3 评论

  1. 周传基老先生那篇分析,写得真是好——自以为是哪~对于这种影片,文本读解脱离了历史研究(拍摄的历史),就是往左可往右亦可的扯淡。回到影片,上半场真不错,下半场有失编排,尤其最后几场戏,纯粹推销展示了,可惜。

  2. 战争片方面,本片缺乏真实战争的残酷感,也没有火爆的场面;传记片角度,人物性格大都扁平如纸,虽然没有多少虚假改编,但巴顿的缺点被大幅掩盖,有避实就虚之嫌;单线顺叙且毫无高潮,平淡乏味似流水账;宣传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太过明显;配乐倒是温醇清丽;摄影和表演算得上精致,亮点不多。(7.0/10)

  3. 其实电影本身是有点冗长、缺乏高潮的。但作为一个美国在越战严重受挫期的战争片,得了那么多奥斯卡,政治目的实在太过明显,而且确实也通过刻画巴顿这样一个战争狂达到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算是一部“成功”的传记。嗬,当时的美国人,不管你是左是右,你一定得粗暴地恨布尔什维克…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