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励志剧情电影。影片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罗宾·威廉姆斯,马特·达蒙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影片于1997年12月2日首映。

电影看点:

人生中应该拥有这样的一段豁然开朗。

获奖情况: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劳伦斯·班德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格斯·范·桑特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马特·达蒙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提名) 格斯·范·桑特
第2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提名)

英文简介:

Will Hunting, a janitor at M.I.T., has a gift for mathematics, but needs help from a psychologist to find direction in his life.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麻省理工学院的看门人威尔·亨廷有数学天赋,但他需要心理学家的帮助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toggle]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Sean: [during a therapy session] You’re not perfect, sport, and let me save you the suspense: this girl you’ve met, she’s not perfect either. But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or not you’re perfect for each other.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1、导演格斯·范·桑特曾经要求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重写剧本,让本饰演的
查克死于一次建筑事故。达蒙和阿弗莱克很不情愿,但还是重写了剧本。结果范·桑特读了以后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的主意。
2、在桑恩教授的办公室里挂着的那张画是导演格斯·范·桑特画的。
3、桑恩和威尔在办公室中,桑恩谈到自己死去的老婆的一些趣事时,那些台词是罗宾·威廉斯自由发挥的,这也许是马特·戴蒙为什么笑得那么的厉害的原因。影片此时的镜头也在晃动,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4、影片结尾字幕的最后一行写着“纪念金斯伯格(Allan Ginsburg)和伯拉斯(William S. Burroughs)。”他们都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
5、罗宾·威廉姆斯在本片中的最后一句台词“that son of bitch,he stole my line”是他即兴创作的。
6、片中建筑公司的电话号码真实的,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沃本市一家建筑公司的电话号码。马特·达蒙高中毕业后,曾在该公司短暂工作过。
7、在第一场教室戏里,黑板自己上上下下了好几回。
8、小黑板上写的那道关于排列的题和答案都是很基础的,不是那种能困扰Fields medalist奖获得者多年的难题。
9、当威尔从监狱中出来之后,他走进地铁的那个场景里,因为打架而造成的伤疤在他脸上消失了,但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又出现了。
10、在威尔得到他新车的场景里,通过后视镜的反射,很明显地能在银幕的右下方看到被他隐藏起来的麦克风。
11、当威尔和查克在酒吧里闲聊时,头一个镜头里查克用右手端着啤酒罐,但当他啜饮完最后一口时,啤酒罐神器般地出现在了他的左手上。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的原型《年轻天才威尔亨汀的成长故事》原本是一篇仅有50页的短篇小说,由当时就读于哈佛大学的马特·达蒙在1992年构思而成。
完成之后,达蒙找到好友本·阿弗莱克,与其联手进一步挖掘主人公威尔的个性和潜力。他们认为《心灵捕手》的故事非常适合拍成电影,并决定创作出剧本。
拍摄过程
《心灵捕手》是达蒙和阿弗莱克的编剧处女作,也是两人担纲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他们选择用演员的方式酝酿剧本,在动笔之前,他们先是一起即兴创作出每个场景,然后再随情节的发展构建人物。达蒙和阿弗莱克起初想将威尔的故事打造成一部惊悚片,可随着影片剧本的逐渐成形,两人决定一改初衷,拍摄出一部由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剧情片。
1995年春,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的联合主席哈维·韦恩斯坦和乔纳森·戈登亲自担任影片监制,还找来资深制作人劳伦斯·班德加盟《心灵捕手》。

媒体评价:

正面评价
“作为教育励志类题材,桑恩的手段并非令人作呕的循循善诱,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规劝与说教,他最大的魅力在于,用沉默与爆发交错并进的方式,让年少轻狂的家伙,在肆意诋毁别人的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的愚蠢、在妄图使用庞大知识储备来攻击别人时,懂得自己的才情也许爆发的并不是地方。” (《新疆经济报》)

《心灵捕手》是好莱坞一缕少见的清新空气,这部电影有着智慧、诚恳和正确的目标。 (《波士顿环球报》Jay Carr)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是因为一个整体,而一个个小小的环节在闪烁完美的微光。 (《亚利桑那每日星报》 Phil Villarreal)

威尔心灵受创的自我揭露与重建过程,细腻地开展了一场“心灵角力的战争”。 (新浪娱乐)

一部单纯讲述心理治疗的电影,而不像其他大多数影片那样仅把心理治疗当作背景或点缀。以人物主导,很完美的一个助人自助的成功案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负面评价
《心灵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所主导的好莱坞优质电影,导演手法流畅,煽情得宜,深深掳获一般观众的心灵;却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新浪娱乐)

《心灵捕手》充斥着太多的热血,阴暗,鲁莽和谄媚。(《娱乐周刊》)

影史钩沉:

  • [心灵捕手]开机拍摄的第一天,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看到罗宾·威廉姆斯和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的对戏时,忍不住同时抱头大哭,因为太高兴了,由戏骨来演两人共同完成的剧本,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
  • 1998年,在拍完[心灵捕手]后,加斯·范·桑特决定逐镜翻拍[惊魂记]。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制片人的丹尼·沃尔夫时,后者的反应是,“评论家会喷死你,他们一定会的。”影片上映后,评论界的反应完全如沃尔夫预料,烂番茄新鲜度37%,IMDB评分4.6,桑特还拿到了人生第一座金酸梅奖杯。
  • 1997年的[心灵捕手],是马特·达蒙自己最爱的电影。有一次导演格斯·范·桑特要求他和本·阿弗莱克重写一段剧情,让小本饰演的角色在建筑事故中丧生。虽然两人均表示反对,但还是不情不愿地照做了。后来导演自己看了,也承认这是个糟糕的主意。

威尔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当清洁工,但他拥有惊人的数学天分。奇怪的是,他拒绝伯乐,直至遇到一位事业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桑恩。在桑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周黎明《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极速60秒 Gone in 60 Seconds
下一篇文章好家伙 Goodfellas
格斯·范·桑特
格斯·范·桑特有着奥利弗·斯通式的勇气,敢挑战美国文化中的禁忌话题,在非常规的独立电影与主流制片厂制作之间来回自如的能力使他成功地在好莱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生境 ,同时是当今美国影坛上一位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也是美国独立电影的旗帜性人物。
good-will-hunting《西片碟中碟》的简评:本片是好菜坞新秀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自編自演的成名作,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3 评论

  1.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们出去喝酒笑闹,那很棒是我一天中最棒的时刻,只有十秒,从停车到你家门口,每次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

  2. 能够做自己的心想做的事,菲尔兹奖又算个什么。抄三句台词。1.你花一万五所受的教育用一块五就能在公共图书馆得到。2.你没离开过波士顿,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的很多,但你不知道西斯庭教堂的气味,你从没站在那儿看着美丽的天花板…问战争你会引用莎士比亚的话,但你从没接近过战争,看着好友吐出最后一口气…而你只是看了我的一张画就认定了解我的全部,你把我的人生撕裂了。3.I’m proud of what i do. It was a conscious choice.

  3. 经历没有埋没我的才华,却抹杀了我应有的自信,我被吓坏了,成长出一腔的狂妄自大,我赖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终于等到一句:这不是我的错。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