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烈火战车》是由休·赫德森执导,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伊安·霍姆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1年5月15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根据20世纪20年代两个青年短跑选手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他们两人并非来自主流阶层,但是最终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并赢得金牌。
获奖情况: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大卫·普特南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休·赫德森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休·赫德森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最佳男配角 伊安·霍姆
第34届戛纳电影节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休·赫德森
英文简介:
Two British track athletes, one a determined Jew, and the other a devout Christian, compete in the 1924 Olympics.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两位英国田径运动员,一位是坚定的犹太人,另一位是虔诚的基督徒,参加了1924年的奥运会。
[/toggle]
最火台词:
Eric Liddell: I believe God made me for a purpose – but He also made me fast. And when I run, I feel His pleasure.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 该片需要大量的爱德华七世时期的服装。随着拍摄时间流逝和预算超支,服装变得越来越紧俏,需要提前预定才能搞到这种服装。
- 法国演员Michael Lonsdale演出了这部影片,但是在最终完成的片子中,没有留下一个有他的镜头。
- 该片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陈列在英国约克郡的国家摄影、电影与电视博物馆里。
- 在奥运会的群众场面中,为了不让群众演员显得突出,因此让他们穿黑色的衣服。那些设法穿着爱德华七世时代服装的群众演员会得到20英镑酬劳,只穿普通衣服来的群众演员的酬劳则是10英镑。扮演跑步运动员的那些群众演员,其酬劳则是普通群众演员的3倍。为了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他们需要在烈日下晒黑。
- 电影的部分场景有几天是在英国爱丁堡的Goldenacre地区拍摄的,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每天早晨开拍前,电视天线必须得拿下来,到晚上拍摄结束后再安上去。如此多日之后,剧组和当地居民发生了一些磨擦。
穿帮镜头:
- 奥运会400米比赛时,埃里克手里弄皱的纸片(圣经里的纸片)在镜头切换中不见了。
- 当陆军上校约翰凯迪会见萨姆时,本来握在上校右手的手杖在镜头切换时突然就跑到左手了,这样上校就能空出右手来跟萨姆握手了。
- 影片中有一个长镜头,表现的是运送运动员去往法国的船,观众能清晰地看到船上的雷达天线。
- 当埃里克和詹妮在爱丁堡的山坡上谈话时,背景里有个人穿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运动服在散步。
在电影开头的十分钟左右,叙述说“1919年,10月10日,星期四”,事实上,那年的这个日子是星期五。
媒体评价:
《烈火战车》是一部关于勇气、意志力和信仰的影片。(新浪网评)
一部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一部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电影,一部关于理想与奋斗与信念乃至信仰的励志电影。反映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崇高理想。(中国新闻网评)
片中这群一战后的年轻人,他们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目标和绅士般的行为准则。即使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人生阅历就会让他们活明白,变得豁达,懂得人生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电影的励志和热血不仅仅来自运动场上胜利后观众的欢乐,更在于他们日常的艰苦训练,为了理想,努力战胜并克服一切,他们完全陶醉于那些背后的汗水和泪水之中。(凤凰网评)
图书摘录:
这部小制作英国片描写参加1924年奧运会的两名短跑选手的真实故事,一名是苏格兰传教士,为了不违反教规宁愿放弃参加比赛,另一名是犹太教徒,希望借跑步冲破世俗和偏见,两人都把跑步当作表现信念和自我尊严的手段。(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英语短评精选:
An engrossing and powerful sports story
引人入胜的强有力的体育故事
回味那曾经与健步形影不离的信仰!作为体育电影本片立意高远,对体育精神的诠释深得偶滴认同,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略显简朴,精彩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