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红军与白军》是由米克洛什·杨索执导战争片,József Madaras、Tibor Molnár参演。
该片讲述了在1919年的俄国,红军和白军对峙,许多匈牙利人志愿参加红军的故事。
英文简介:
During the Russian Civil War, the Red Army – aided by Hungarian Communists – and the White Army fight for control of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Volga.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在俄罗斯内战期间,红军在匈牙利共产党的帮助下,与白军争夺伏尔加周边地区的控制权。
[/toggle]
出品:
匈牙利(1967)/黑白
剧照欣赏:
电影故事:
1919年,匈牙利共产党帮助布尔什维克打击白军,在伏尔加附近一座由修道院改成的医院先后被红白两军占领。先是二十几名红军占领医院,其中一人受命给兄弟部队报信来营救他们,而指挥员和医院护士发生了感情。接下来白军抵达,要求医院院长把红军和白军伤员分开,遭到严词拒绝。白军又威胁那个跟红军指挥员发生感情的女护士指认红军,她屈服了。白军射杀了手无寸铁的躺在地上的红军伤员。突然枪声大作,一支红军部队赶到,解救了伤员,可当他们撤退时,却发现陷入白军的重围。最后红军指挥员率领残兵,高唱《马赛曲》,冲向敌阵,全部牺牲。
权威点评:
在这部与众不同的战争片中,依然贯彻了扬乔的电影美学主张。影片中,摄影机和人物从未静止过,他们总是处在逃跑和追踪之中。而运动式长镜头极其纯熟的运用,大量长距离横移镜头,纵向的移动构成了二度空间平面上的极其复杂的场面调度,亦即横向调度主要由摄影机来完成,而纵向调度由人物来完成,两种手法结合得如此紧密又各自泾渭分明,便成为本片鲜明的美学特征。同时,在大量大全景镜头中,人物完全丧失了个体特征而成为如蝼蚁般大小的,可以互相置换的一群人。本片与其说是在否定战争存在的合理性,倒不如说是扬乔通过战争的内容来实践他革命性的美学追求。
8.1 仿佛镜头四处游荡,不小心遇到角色,传统意义上的主角被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也被消除了,取之而来的是如草芥风中散的生命和反复无常的俘虏游戏,在电影里,歌声都比人悲壮。模糊双方面目,抹平两者差别,真正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白军表现出一副贵族气派,红军在壮丽的牺牲中(尽管他们已经脱下象征身份的军服,以人的姿态走向死亡)也体现出一种骑士精神,结尾的致敬并不是显示出导演的倾向,而是在残酷的战争尽显人之渺小、华丽的运镜吸引观众目光时,让人亦能感受到一束带着人道主义关怀的炽热凝视。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鲁迅
终于把这个看了……这长镜头……这调度…..这流畅度…..长镜头能拍摄的题材之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样最大的效果是,完全没有主人公及其视点,镜头极大自由和独立,而那些人只是悉数登场。然后我们看到强弱势力的变化竟是片刻之间的事……
第一次看杨索的片子,这种运动型长镜头和广角宽银幕真是我的最爱,看的真是舒畅。用长镜头冷静表现出这场战争,更加凸显了战场的残酷性。结尾前那段杀戮戏简直神了,可以算是影史印象最深刻的镜头之一。8.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