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猎杀红色十月》是由约翰·麦克蒂尔南执导,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斯科特·格林主演的动作片,该片于1990年3月2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冷战时期的苏联潜艇红色十月号在舰长雷米斯计划向西方投诚,在他率领下红色十月号冲破重重阻力,最终成功投奔美国的故事。
电影看点:
精英部队拦截超级潜艇
获奖情况: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剪辑(提名) Dennis Virkler / John Wright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音效剪辑 George Watters II / Cecelia Hall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音响(提名)
英文简介:
In November 1984, the Soviet Union’s best submarine Captain in their newest sub violates orders and heads for the U.S. Is he trying to defect or to start a war?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1984年11月,苏联最好的潜艇舰长在他们最新的潜艇上违反了命令,前往美国。他是想叛变还是发动战争?
[/toggle]
最火台词:
Jeffrey Pelt: Listen, I’m a politician, which means I’m a cheat and a liar, and when I’m not kissing babies, I’m stealing their lollipops. But it also means I keep my options open.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穿帮镜头
- 连贯性:在雷米乌斯通报由于船长的计划导致失误的时候,船长布洛丁两次解开自己上面的纽扣。
- 时代错误:1989年之后,苏联台风舰队总共才有六艘潜水艇。苏纳曼·琼斯在他1984年的声学方面的航海日志中,提到除了”红色十月”还有六艘。
- 连贯性:莱安是从直升机降落到达拉斯船上的,当时外面下着雨。当你从直升机里面看风档玻璃的时候,可以看到挡风玻璃的雨刷不在转动。
- 时代错误:背景是在1984年,在莱安伦敦住所内,桌子上有一份1987年出版的”Proceedings”。
- 事实错误:舰队司令说再过几个小时天就亮了,但在他头等客舱内的舷窗没有关上。黑夜中的船上操作程序要求在太阳出来和下山之前,所有舷窗都必须是关紧的。同样的原则适用于外面入口处的大门。
时代错误:装有雷米乌斯寄给帕东林信件的信封,应该是一个国际标准的信封,当时苏联使用的信封尺寸是160mm×115mm。 - 连贯性:在海山山脉行驶的一段中,布洛丁的一个军衔条纹从袖口上脱落下来,在接下来的镜头中,它回到了原位。
花絮
- 罗伯特·加兰德、约翰·米里乌斯、大卫·沙伯都为该片的剧本做出过贡献。
- 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曾是扮演苏联潜艇指挥官雷米斯的最初人选,影片开拍两周后,他因有其它片约在先而不得不退出。
- 制片方剧本传真给肖恩·康纳利时,因为丢失了传真件的第一页,为了让他有时间排练,制片方特地将开拍日期推迟了一天。
- USS达拉斯船员选择”狩猎开始了”,一个非官方标语作为他们的旗号。
- 肖恩·康纳利的假睫毛花费两万美元。
- 凯文·科斯特纳最初定下出演杰克·莱安。
- 很多扮演“达拉斯”号艇员的临时演员都是真正的潜艇兵,因为这要比训练演员便捷得多。
- 拍摄期间,一些扮演USS达拉斯船员的演员们,到一艘真正的潜水艇上巡游了一番。为了训练达拉斯指挥官的角色,斯科特·格伦被指定为这艘船的真实的”指挥官”,像真正的船长一样给船员们下达命令。
- “红色十月”在水下的模型,实际上从没有下过水。这种效果是由在”水下”场景中放置烟雾达到的,同时进行一些数码技术处理。潜水艇悬挂在半空中,天花板格子上有12根线拉着,这样就可以使得这个模型在需要的时候翻转或者倾斜。
- 剧组从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美国国家海军学院,招募船体中央的一些船员。这些临时演员除了得到一笔酬劳,还可以免费享受刮脸。
幕后制作:
美国军事作家汤姆·克兰西因看到西方关于警戒号的报道而触发了灵感,于1984年写下了小说《猎杀红色十月》。小说中,起事军舰型号被换成了“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9] 。
1985年2月,在看过汤姆·克兰西的小说《猎杀红色十月》的校样之后,制作人梅斯·纽菲尔德立即买下了改编权。一年半后,派拉蒙影业的一位高层主管终于同意将小说拍成电影。在编剧拉里·费格森和唐纳德·斯图尔特致力于剧本的同时,纽菲尔德开始与美国海军接洽,后者唯恐在片中泄密,好在很多海军将领都非常喜欢克兰西的小说,希望本片能像聚焦于海军飞行员的《壮志凌云》一样把潜艇兵的生活搬上大银幕。另外,洛杉矶的海军西部地区情报办公室主任迈克尔·谢尔曼(Michael Sherman)还建议影片剧本应该积极的表现美国海军。
为协助该片的拍摄,美国海军允许剧组人员进入“芝加哥”号和“朴茨茅斯”号攻击核潜艇的非保密区域拍照,为片中的布景和道具设计提供蓝本。包括亚历克·鲍德温和斯科特·格林在内的主要演职人员曾搭乘“盐湖城”号攻击核潜艇出海夜航,在片中扮演“达拉斯”号攻击核潜艇指挥官的斯科特·格林更是以“休斯顿”号(即出现在多数场景中的“达拉斯”号)艇长的身份接受了严格培训,在真正指挥官的授意下,全体艇员都会接受格林的指令。与曾在海军服役的格林相比,鲍德温毫不逊色,他甚至学会了如何驾驶“洛杉矶”级核潜艇。为了排练和拍摄,“休斯顿”号紧急上浮了40多次。
该片的拍摄预算为3000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费用用于海军装备和人员,包括“休斯顿”号攻击核潜艇、“企业”号航母、若干架直升机和两艘护卫舰。片中潜艇内景在派拉蒙制片厂的五个摄影棚中拍摄而成,搭建“红色十月”号和“达拉斯”号舱内布景的平台均有50平方英尺,平台底部安装有模拟潜艇水下动作的液压万向节。
媒体评价:
有工业光魔公司护航,该片在特效上注定不会令观众失望。对于亚肖恩·康纳利和亚历克·鲍德温的粉丝来说,这部电影也相当不错。主角们的精彩演出,为该片增色不少。 (《华盛顿邮报》评)
作为一部惊悚片,该片是合格的。无论是表演还是镜头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银幕效果。(《奥斯汀编年史》评)
该片将扣人心弦的情节、娴熟流畅的摄影镜头、工业光魔公司制作的精彩视觉特效、康纳利出色的表演、畅销小说精心改编的剧本,这些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汇聚成一部电影佳作。(Variety、rogerebert评)
图书摘录:
一个苏联高级将领秘密挟带一艘超级军用潜艇“红月十月号”,究竟是想投奔美国,还是制造一场核战争?苏联国防部大为震动,遣派军队追捕,美国中央情报局亦派出精英部队拦截,一场联系美苏两国军事平衡的追击行动由此展开。(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比起现今那些像《变形金刚》的爆破大片,10年前的《猎杀红色十月》以沉稳内敛的叙事推进,多层次的角色设置更能让人动容。
虽然电影把苏联黑得很惨,但是抛开冷战题材中美国人的过分意淫,这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电影,在画面和音效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即便它基本没有什么战争场面,但是就像冷战一样,这种潜水艇题材的好电影,总能够营造出看不见的紧张局面。它本身就像一艘潜水艇,巨大而蕴含威力。
涉外题材,好莱坞显然更喜欢过去的苏联。一、纯敌人定位,充分迎合好莱坞正反对立模式。二、斯拉夫人是白人,好莱坞演员可以无缝嫁接。施瓦扮特警,康纳利演舰长。但与中日这些东方国家合作,上述因素变得比较困难。前者,太坏了对方不干,自己是坏人又不符好莱坞传统。后者,一堆演技老鸟无用武之地。
本片为广大语言不通却又彼此有情有意的痴男怨女提供了这样一个命题:如何在难以沟通的情境下小心翼翼的示好而又不被对方认为是臭流氓。而肖恩康纳利显然是此方面的调情高手,只是两个多小时的调情多少有点儿让人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