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剧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不久,印度支那各国相继沦陷,英国驻军奉命投降。日军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曼谷和仰光的军用铁路,铁路必须穿越蜿蜒于热带雨林中水流湍急的桂河,于是造桥的苦役便落到了战俘们的头上。
1943年初,桂河附近的日军战俘营里开来一连衣衫褴褛而军纪严明的英国战俘。虽然两旁有荷枪实弹的日军押解,但他们在尼柯尔森上校的率领下,吹着皇家陆军军歌的口哨,步伐齐整地来到营中空地上。木楼中走出战俘营的日军司令官斋藤大佐,尼柯尔森整队后向斋藤行礼报到,斋藤顿时感到不快,勉强回了军礼,接着便厉声宣布所有战俘从第二天开始一律参加建桥劳动,违者严惩不贷。然而斋藤下令解散,竟无人听从,尼柯尔森转述命令后,战俘们才在军官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退场。当晚,军官们在木棚里开会,有人主张逃走,但尼柯尔森不同意:“我们是奉命放下武器,逃跑就等于违抗上级命令。明天干活时我们要让士兵们知道,他们仍是英国军人,只能服从英国军官的指挥。”翌晨,斋藤严令所有战俘都必须在日本工程师指挥下造桥。尼柯尔森坚定地表示,《日内瓦公约》规定士兵可以劳动,而军官不能服劳役。斋藤再也无法忍受,他猛然拔枪对准尼柯尔森,咆哮道:“我数到三,你们不去干活,我就开枪!一……二……”此时周围的日军全部推上枪栓,持枪对准战俘;战俘们则站立不动,紧盯着尼柯尔森。气氛顿时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战俘营的英国军医斯利普顿少校忽然冲过来挡住尼柯尔森,大喊:“斋藤大佐!你不能这样,我们都是见证人……”斋藤推开军医,重重打了尼柯尔森一个耳光。后者嘴角淌血,但仍不屈的挺立着。双方僵持良久,斋藤终于下令将尼柯尔森和其他军官塞进铁皮做的单人囚室中,放在烈日下曝晒。是夜,关在同一战俘营的美国海军少尉希尔斯打死哨兵,成功地逃入密林。
英国战俘在日本工程师的指挥下消极怠工,搭起的木桥支架水一冲就倒。造桥只有三个月的工期,必须在5月竣工,否则斋藤将以军法论处。焦灼的斋藤让军医去和尼柯尔森谈判,军医把头伸入不透亮的铁箱,热浪扑面而来,黑暗里他发现尼柯尔森蜷着身躯坐在其中,面容憔悴,嘴唇干裂得出血。军医劝尼柯尔森去干活,他说日本人根本不顾什么公约,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尼柯尔森认为这是原则问题,原则是不能谈判的。斋藤只好亲自监工,但工程进展毫无起色,甚至连桥墩也被冲垮。斋藤万般无奈,只得放出尼柯尔森,以酒菜款待。席间斋藤表示尼柯尔森本人可不干活,然而尼柯尔森丝毫不肯让步,他不无自豪地说他的部下造过数座这样的桥,但他们只有在英国军官指挥下才会认真工作。斋藤强压怒火,被迫接受了尼柯尔森的全部条件。
尼柯尔森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出于英国军人的荣誉感,他决心造一座“出色的桥”,以显示英国人的才干。经现场勘察,他发现坍桥是因地基太软造成的,他提出易地由英国人重新设计建造。为此甚至召开与日本军官联席会议,而斋藤为了如期完成任务,也同意加派日本士兵共同劳动。由于英国战俘全力以赴,工程进展神速。但因前期误工太久,大桥无法按期完工,尼柯尔森和英国军官全部投入劳动仍嫌人手不足。尼柯尔森来到简陋的医务所,劝那些尚能走动的伤病战俘也去造桥。斯利普顿表示他如此卖力造桥是助敌为虐,尼柯尔森则以大谬不然的口吻责备军医不懂英国军人的尊严,他说战争结束后人们看到这座桥,就会赞叹这是英国军人的杰作。斯利普顿认为他简直是走火入魔。
希尔斯逃离战俘营后得到当地人的帮助,奇迹般地出现在英军控制下的锡兰。有了这九死一生的经历,他决心不再卷入这该死的战争,他要在锡兰尽情享乐一番,然后就退伍回美国去。然而战争却不是随意躲得掉的:英军谍报机关侦知日军造桥已近完工,决定派突击队去炸桥,由于希尔斯熟悉地形,尽管他绞尽脑汁想推脱,但作为军人仍不得不随队向桂河桥进发。突击队夜间空投到敌后,历经险阻终于到达目的地。通过电台,他们受命于次日上午首列日本军车过桥时连车带桥一起炸毁。然而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英国上校竟同日军大佐并肩验收大桥!尼柯尔森还自豪地在桥头竖一木牌,上书“此桥系由英军战士设计建造,1943年2月~5月”。是夜,突击队趁黑潜水架线,布设炸药。与此同时,英军战俘则在开联欢会庆祝大桥落成;而为自己无能感到痛苦的斋藤也准备第二天通车后采取行动,然后切腹自杀。
翌晨,躲藏在树丛中的突击队员惊愕地发现,由于水位下降,引爆线在水中已隐然可见。站在桥上等候通车的尼柯尔森忽然感到水中情况有异,便带领斋藤走下河床,发现了引爆线。顺着引爆线,他又把斋藤引到埋伏在巨石后的爆破手身边。藏身于丛林中的希尔斯为尼柯尔森的愚蠢行为震惊,他狂呼着奔向河边掩护爆破手。此时枪声大作,斋藤被击毙,爆破手和希尔斯亦先后倒在血泊中。尼柯尔森身负重伤,他呆望着死去的希尔斯和爆破手,又望望起爆器,显露出困惑的神气。片刻,他踟蹰前行数步,一发炮弹在身边爆炸,他一头栽倒在起爆器上……大桥在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坍塌了,一列满载日军要员和士兵的火车也冲向河底。烟尘散尽后,写有“此桥系由英军……”的木牌随水漂流而去……
站在山顶目睹这一切的斯利普顿感叹万分,喃喃低语着:“疯狂!真是疯狂!”
战争吞噬了内心,疯狂代替了理性,但经典叙事节奏下这深刻的主旨又显得亦庄亦谐,主角们的刻画丰满立体,几个重要配角的安插也极其到位,环境与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共同谱写出无序的史诗。
战争电影拍到这份上,也算是极致一景了。就算是一部东南亚风景片也不为过。战争场景考据、两位军官和一个二等兵军痞的对台戏,几个配角的刻划:甚至日军死者的刻划,无不显出大魄力。印象深刻的画面有三个,一影片开始时的大场面,二杀死日军时惊起的群鸟,三发现桥直到火车坠入河中。三主角象征三国家
被大大的震撼了,深重的主题,尖锐的形而上冲突,精美的取景,个性化的人物刻画,结尾处令人惊悚的人性抉择与情节高速紧张,实在是一场华丽的史实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