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地下铁》是由吕克·贝松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克里斯多弗·兰伯特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小偷弗莱德在偷了黑帮老大的机密文件后,将其藏在地下铁中,而他自己也被迫走进了多样而复杂的地下铁世界。该片于1985年4月10日在法国上映。

英文简介:

On improvising a burglary at a shady tycoon’s home, Fred takes refuge in the hip and surreal universe of the Paris Metro and encounters its assorted denizens, the tycoon’s henchmen and his disenchanted young wife.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弗雷德在一个阴暗的大亨家中即兴行窃,他躲进了巴黎地铁的时髦和超现实世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居民,大亨的心腹和他失去幻想的年轻妻子。
[/toggle]

剧照欣赏:

电影故事:

弗莱德偷了富商的重要文件逃入地铁,结识了“滑轮小子”、卖花人等一群生活在地下的边缘人类。富商的妻子寻线追入地下,遭遇的却是来自弗莱德的爱情。警察千方百计要捉拿在地铁中行窃的“滑轮小子”,却屡屡失败。在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有人得到了虚荣,有人得到了理想,也有人得到了爱情。

权威点评:

贝松的天才之处在于他对电影空间和运动的独特理解。本片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但在今天仍不失为一部电影视听语言的教科书。许多评论都对本片空间设置的隐喻性和象征性做过透彻的分析,这是贝松早期影片突出的风格特色(从《最后的战斗》、《碧海蓝天》到本片)。贝松为故事赋予了极其电影化的空间形象,也可以说空间已不再仅仅是叙事的场所,而成为了内容的重要部分。同时,贝松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感,也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运动,而是与音乐(比如影片开场的段落)、空间、光色以及演员的调度高度统一的影片节奏。正因为如此,贝松的电影往往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和游戏感,在这种类似广告风格的影像背后,本片的人物略显单薄,但他们特异的外表与行为,依然成为了影片绚烂外衣上的几颗夺目的星星。

媒体评价:

《地下铁》有连环漫画式的风格,简扼的对话,是通俗的警匪片,但在色调方面却带着巴洛克的缤纷原色“蓝与红”,观众可以感受到吕克·贝松式电影“玩笑,游戏”的意味。
电影的重点不是曲折的情节,而是要传达一种自由的精神,并不在乎把剧情交代得八面玲珑,而是截取特定环境特定时间段中的特定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的片断,并不在乎一定要完整的交代人物的背景,也不在乎人物的全部性格是否已经被观众所熟知,这些都是《地下铁》的优点,但是估计也是这部电影很难被多数人认可的主要原因,不过还好吕克·贝松还是展现了他出色的叙事技巧,如果换一个欧洲导演来拍的话肯定会把它拍成一部沉闷的文艺片。(新浪娱乐评)

图书摘录:

弗莱德靠撬保险箱为生,他从一个上流社会女士那里盗窃了重要文件,逃进巴黎那复杂的地铁系统。他一边敲诈他盗窃案的受害者(本片女主角),另一方面组织了地铁里的各色人物,如利用地铁设施练健美的、抢钱包的、卖花的,居然组成一个摇滚乐队。与此同时,他还需要躲避警察的追捕。(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灰眼珠的男孩
下一篇文章泳池情杀案 Swimming Pool
吕克·贝松
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潜水运动员和航海家,但是17岁时的一次潜水事故打破了他的童年梦想,贝松很快调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决心做一名电影制片人。
subway《西片碟中碟》的简评:影片把地铁描绘成一个充满暴力的小世界,乃名副其实的“地下社会”。影片有年轻的反叛姿态,但有点虎头蛇尾,很快就演变成漫无目的的炫耀。

2 评论

  1. 吕克·贝松最好的作品就是他前三部长片,这部算个人最爱了。巴黎地下世界里的叛逆与不羁。深具摇滚气质,每首配乐都深得我心。阿佳妮的朋克造型酷炫到没朋友,让雷诺的鼓手略抢戏,两位男主也各有千秋。稍显凌乱的叙事节奏也正契合了颓废青年漫不经心挥霍青春的生活。PS:引体向上与邦邦邦+1。(9.0/10)

  2. 表达了吕克贝松那悲壮的青春梦。做最潇洒自由的事,泡到最好看的女生,死在成长来临前。在黑黢黢的地下城,试图用无政府和乌托邦吸引眼球,但也不过是一些晃荡没有身份的人,偶见一些图形符号,干着不知所谓的事。除了提气的音乐和令人疲累的视觉元素,剩下的只有无趣和空虚。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