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偷拐抢骗》是由盖·里奇执导,布拉德·皮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杰森·斯坦森、玛伦·阿德主演的一部美国电影。
影片淋漓尽致的描绘出了尔虞我诈的黑帮社会和以及吵闹的吉普赛宿营地发生的种种故事。影片于2000年09月01日在美国上映。
英文简介:
Unscrupulous boxing promoters, violent bookmakers, a Russian gangster, incompetent amateur robbers and supposedly Jewish jewelers fight to track down a priceless stolen diamond.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肆无忌惮的拳击推广员、暴力的赌徒、俄罗斯的强盗、无能的业余强盗和据称犹太人的珠宝商争相追寻一件无价之宝。
[/toggle]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Policeman: So, what you doin here?
Turkish: I’m taking the dog for a walk. What’s the problem?
Policeman: What’s in the car?
Turkish: Seats and a steering wheel.
(全部台词)
电影故事:
“土耳其人”和他古怪的搭档吉米是四处兜售地下拳赛“黄牛票”的贩子;乔治是个拳击手,他这次要面对的是吉普赛的赤手拳王米奇。嗜赌成性的弗兰克是美国钻石商“阿维大叔”的跟班,他带着抢劫来的大钻石来到了伦敦的拳击赛的现场。而俄罗斯军火商鲍里要夺回钻石,他雇了当铺老板索尔和他的二百五司机,设计搞定弗兰克……枪、钻石、那条神秘的狗,连同这一周内发生的故事,都在地下拳赛中有了一个结局……
权威点评:
与盖伊·里奇上一部影片《两只大烟枪》相比,本片情节的连缀更加严谨、更加流畅、也更加有娱乐效果。但混合正剧、喜剧和犯罪片类型元素的风格没有变。影片依然从不同的方向展开叙事,而所有的故事线索肯定会在最后一本有一个交汇点。平行叙事似乎是盖伊·里奇最为钟爱而一贯的手段,就像他的电影中永远没有女性角色一样。盖伊·里奇的影片中,疯狂的“乌龙事件”常常出现,这既是他理解现实的一种态度,也是他处理喜剧的一种方法。夸张的镜头和拍摄角度、人工痕迹很重的光线处理、不时插入的用于强调的静止画面使盖伊·里奇影片影像风格犹如卡通片般的随意。就连血腥的暴力场面也被他表现得既残酷,又有点卡通化。因此,看盖伊·里奇的影片,千万不能当真,那只不过是一场设定了程序的电脑游戏。
媒体评价:
一堆人、一颗钻石、几场“为利而动”的阴谋组成了一部看上去乱糟糟但是足够给劲的“后现代黑帮片”。还有那个带着怪眼镜、叫做“顶尖板砖”(Brick Top)的拳击场老板,他可是最影史上最有“事业心”的酷黑帮了。(时光网评)
整个观影过程充满了快感。仍然没有配角,每个人都是主角。但还是布拉德·彼特最抢眼,跟《搏击会》里那个暴力分子相似,有一种放荡残忍的魅力,而且增加了神话般的力量,简直可以看作“切”的痞子版。作为新一代“雅痞代言人”(忘了在哪里见到的这句鬼话了),布拉德·彼特把放荡发展成了“酷”。
同《两支大烟枪》比,《偷拐抢骗》更轻快油滑。盖导让各路人马更快地碰到一起,所有的线索也以最快的速度碰头会合。快速的剪切像《罗拉快跑》,令人感觉这部电影一直在奔跑,让你眼花缭乱。最令人大叫快感的就是那个犹太珠宝商从老窝飞往目的地那几个镜头。先是老家伙一仰脖灌了口酒,是俯拍;下一个镜头是汽车尾部的特写;接着仰拍一架飞机,然后就是他打开车门到了。评价这样的拍法,只有一个字“酷”。(新浪网评)
《偷拐抢骗》和《两杆大烟枪》很像,风格像、故事像、演员像,就连导演都是同一个人——盖·里奇。因为两部片子太像了,所以看起来惊喜就不多了,focus便只能转向一些表面化的东西,比如长着一张帅脸的布拉德·皮特。皮特在片中饰演一个天才吉普赛人,说话含混不清,所以跟他做生意的人没办法讨价还价,因为根本不知道他开出的是什么价;卖车给别人的时候会大方的附赠一只狗,但这只狗会自动跑回去,而且逮什么吃什么,甭管是玩具还是钻石;布帅哥在片中还是个不戴拳套的拳击高手,有着极强的杀伤力,一击即中;除此以外还是这出戏里最大的赢家,因为赌注押的是自己。 (博才网评)
看电影冷知识:
能在[偷拐抢骗]中与盖·里奇结缘,是布拉德·皮特主动争取来的。因为他太喜欢[两杆大烟枪]了,所以打电话给里奇申请出演他的下一部电影,至于片酬,皮特提的数字也非常的友善,以至于盖·里奇迅速就答应了。倒是制片人马修·沃恩稍微担心了一阵子,担心皮特那种大明星一来,片场气氛会不会失衡,但是很快这个疑虑就消除了,皮特就像回到母舰一样自在,不但跟大家合作愉快,还在片场负责给大家泡茶。拍摄期间还赶上了皮特36岁的生日趴,就连号称从不参加趴体的维尼·琼斯都出席了,因为“这可是布拉德·皮特的生日聚会!”(看电影杂志)
幕后花絮:
- “子弹牙”托尼在出场镜头中猛击一个人的头部,被打的人正是影片动作指导汤姆·德尔玛。
- 扮演Sol的连尼·詹姆斯在击发霰弹枪时确实撞到了私处。
- 为了在片中使用麦当娜的歌曲《Lucky Star》,盖·里奇支付了100万美元。
- “Fuck”在片中被说了163次。
- 在拍摄拳赛场景时,制片方无法提供足够的临时演员,所以每当摄影机变换角度,临时演员也要随之转移。
- 钢弹牙“东尼”的沙漠之鹰 .50AE手枪在走廊场景中两次开枪都是8发子弹,但是在黑人的老窝场景中艾维手持沙漠之鹰却连开十几枪,导致了东尼的死。
- 在影片开头,被抢钻石重86克拉,而临近片尾,钻石重量竟变成84克拉(严格来说不算BUG,其实是狗消化了2克拉)。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盖·里奇称《偷拐抢骗》并不是1998年热门黑帮片《两杆大烟枪》的续集,因为后者的主人公们是被不情愿的卷入黑社会的毒品、犯罪和暴力之争,而本片的主人公都是黑帮成员,并且其中含有大量喜剧成分。制作人马修·沃恩说:“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黑帮狂想曲,还有关节外生枝的钻石抢劫案、已成定局的拳赛、纽约黑手党老大和一心为母亲赢取新活动房的爱尔兰吉普赛拳手,另外,我们还添加了一只脾气暴躁的狗,所以整部影片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纠葛。”盖·里奇说:“刚开场的《偷拐抢骗》是一部血腥惊悚片,之后逐渐演变成一部由一系列阴差阳错造就的黑帮喜剧片。影片节奏紧凑,丝毫不拖泥带水,其中的对白更是值得玩味,我本想在《两杆大烟枪》中融入这些元素,可直到本片才终偿所愿。”
对沃恩而言,选角是本片成败的关键,他回忆说:“盖在《两杆大烟枪》上映之前就开始创作本片剧本,所以他当时仍处在设计硬派人物的理念当中,我们花费很长时间才找到合适的面孔,在此期间,我们必须筛选数百位演员。盖具有着很强的直观意识,他希望用最少的戏剧技巧将真实最大化。” 因为局限于以往角色的成名演员注定会让影片落入俗套,所以影片主创坚信只有用多层面的演员才能打造出新颖阵容,片中角色五花八门,其中包括爱尔兰吉普赛人、纽约人、伦敦佬、犹太人、黑人、华人、俄罗斯人和苏格兰人,为物色到扮演各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四处奔走的几位主创甚至连伦敦东区的孔雀体育馆都不放过。在片中扮演大块头蒂龙的黑人演员艾德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他本想得到保安的角色,却被里奇一眼看中,进而成为片中笨拙不堪的驾车劫匪。
作为《两杆大烟枪》的铁杆影迷,布拉德·皮特在该片首映之后立即要求出演盖·里奇的下部电影,沃恩说:“我们起初很震惊,因为《偷拐抢骗》中根本没有适合他的角色,后来盖灵机一动,想到让他扮演爱尔兰吉普赛人。布拉德的片酬标准为2000万美元,可为出演本片,他甘愿大幅降低片酬和待遇。”
拍摄过程
同笑料百出的影片情节一样,影片拍摄中的趣闻也层出不穷。沃恩认为饥饿有利于提升演员的表演,所以他在影片拍摄期间要求演员节省饼干和鸡蛋,这不仅招致了接连不断的抱怨,还让沃恩付出了高昂代价。几位演员在他的新款保时捷跑车的行李箱中装满了生锈的马蹄铁,沃恩直到将车开到当地修车厂才发现引擎声嘶力竭的真正原因。为了让影片拍摄井然有序,里奇在片场制定了严格的罚款制度,凡是在工作期间使用手机、迟到、打盹、态度无礼、沉闷无趣的演职人员都要受到处罚,甚至连无视咖啡杯短缺的剧务都难辞其咎。里奇说:“罚款制度有助于保持严明的纪律,然而不幸的是,我是剧组中受罚最多的人之一。”第一助理导演戴夫·里德补充道:“盖经常迟到,并且总能找到理由,比如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友通话等等,而我当然开出了巨额罚金。”
图书摘录:
土耳其和汤米是四处兜售黑市拳击票的推销员;拉风乔治在拳台上要面对吉普塞赤手拳王米奇·奥尼尔。嗜赌成性的四指弗兰克是美国钻石商阿维的跑腿,带着抢劫的成果(一颗84克拉巨钻)来到伦敦的拳馆。俄罗斯军火大享刀子波里斯要夺回钻石,他雇佣了当铺老板维尼、索尔和他们的二百五司机泰伦,设计搞定四指弗兰克。他们的人生之路交错到一起,其中还搀和进恶魔双胞胎布里托普和子弹牙托尼,以及暴怒的吉普塞拳王。
导演否认本片是《两支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的续集,尽管手法极其相似。(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千万不要和吉普赛人做生意呀!盖里奇的烙印仍旧鲜明:两团人马,一帮顾着拳赛,一帮顾着钻石;是是非非纵横交错,死伤耍帅永不嫌累.再有性格的主角再强力的主角,即使是连续六枪都打不死的,死起来也绝对不含糊;整部喜剧毫无冷场之处,维持一贯的叙事水准:唯钻石作为线索这点,不如大烟枪醒目和巧妙
Guy Ritchie的电影都精彩,原班人马大制作,无数黑帮小混混出演的幽默小品,无处不充满智慧,超越导演成名作《两杆大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