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奉(台湾影评人)
导演除了自导自演之外,也参与了编剧的创作,完整的呈现个人的风格与才华,片中也有许多巧思与设计,令人佩服不已。故事中我们从不同人口中看到不同时期、样貌的Kane,与他一同经历了他的巅峰与衰败,电影中运用了许多当时创新的手法、拍摄方式,现今看来虽说理所当然而显得老套,但这些技法在当时年代,可谓创新且深深地影响之后的拍摄手法,包括现在的我们。
一个报业大亨,自己是唯一的信仰,并且相信自己要成为别人的信仰,从一开始的报业,以黄色新闻席卷新闻业,足以撼动政治,到后来踏进了政治路,并坚信自己将成为人民得信仰,利用各种表现自己深爱劳动阶级来求得公民给他一样的爱,他也将这样的爱表现在第二任妻子上,用尽所能的表现他爱她,逼迫妻子接受他的「爱」,认为只要表现出爱就能获得爱,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妻子建造歌剧院,每天的音乐课程,就是为了不让他的「爱」,成为一种选择错误,不想要他的「爱」成为笑柄,不想承认他的眼光是错误的,承认妻子终究无法演唱完美的歌剧,而这一切的付出,也许我们不能确定是对妻子的爱,但我们能确定多半是为了他深爱的他自己。
而搜集雕像也成了他内心欠缺的影射,雕像不会动不会失去,他不在意雕像有多美,他只在意多少人想搜集它,他就要得到,进而感受到「拥有」的美好。他一生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包含串连整个故事的「rose bud」,他童年就已经失去的亲情,以及被自己糟蹋的友情、爱情,雕像,就是永恒不变的实体,给了他占有欲与安全感。
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当地二任妻子离他而去时,他开始翻倒房间的物品,动作显得十分笨拙且粗劣,甚至有一些好笑,显得Kane悲伤的背影更加的凄凉可悲,在生命的尾段,他再次失去了,就如同他笨拙的脚步以及挥舞的双手,就像一段脱口秀段子一样,可笑且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