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无因的反叛》是一部由尼古拉斯·雷执导,詹姆斯·迪恩,娜塔利·伍德,萨尔·米涅奥,科里·艾伦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三个被家庭拒绝的孩子吉米、朱迪、柏拉图在24小时之内的一场反叛悲剧。

其它信息:

1955彩色片(宽银幕)111分钟
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摄制

英文简介:

A rebellious young man with a troubled past comes to a new town, finding friends and enemies.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叛逆的年轻人带着一段混乱的过去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寻找朋友和敌人。
[/toggle]

获奖记录: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萨尔·米涅奥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 娜塔莉·伍德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电影故事(提名) 尼古拉斯·雷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Jim Stark: You’re tearing me apart!

全部台词

电影故事:

复活节之夜,三个徘徊街头的少年被抓进警局——吉姆因与人打架刚和父母避难至此,他恨透了“马戏团”似的家而宿醉不归;茱迪出走是因为父亲动辄骂她“婊子”,还不准她抹口红出去狂欢;普拉托射杀了邻家狗,他甚至准备好了坐电椅。翌日,吉姆来到新学校,才发现普拉托、茱迪,还有中学生帮会头子布兹都是同学。大家到天文馆参观。面对解说员对地球未来冷漠的预言,普拉托忽然问:“世界末日是不是在晚上?”吉姆答道:“不,在清晨来临。”吉姆受到布兹的挑战,被逼与他在悬崖上飚车决斗。凄冷的月光下,布兹失控坠落山崖。父母们闻听此事,无不怯懦地推卸责任。三个孩子躲进一间废弃大屋里,憧憬未来。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警察的无情射杀。普拉托死在了吉姆怀中,在清晨,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

权威点评:

本片被誉为电影版的《麦田守望者》,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雷伊以异乎寻常的尖锐观察刻画了日常生活的苦恼,以及既定体制加诸个人脆弱心灵的无名痛苦。雷伊曾说:“一个圆满生命的追寻过程—矛盾的—必然是孤独的。”导演雷伊也因此被法国《电影手册》评价为“浮士德式的艺术家”。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 为追求整体的真实性,制作人员请来了一个真正的黑社会成员弗兰克·玛左拉担任武打场面的技术指导。
  • 迪恩经常在雷家里进行排练。为了让迪恩能表演得更加自然,雷按照自家屋子的布置安排斯达克家的起居室。
  • 在吉米和巴兹执刀打斗那一段,演员使用了真正的弹簧折刀,并在外衣里穿了软盔甲作为保护。
  • 原本是为马龙·白兰度度身订做,1947年马龙·白兰度试演过片段,但因白兰度不愿与制片方签署一份有效期长达7年的合约而拒绝出演该片的男主角。
  • 吉米父亲穿着围裙的戏来自编剧的亲身经历。
  • 影片上映前,24岁的主演詹姆斯·迪恩,反叛的青年精神偶像因在高速公路上超速抢行而丧生。

穿帮镜头

  1. 吉米将他的右手伸进窗户,但下一个镜头却是他的左手在拧收音机的旋钮。
  2. 当吉米在警察局被审讯时,在所有演员头顶上的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一个话筒吊杆。

幕后制作:

灵感和剧本
《无因的反抗》的灵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尼古拉斯·雷对自己身为父亲的职责有极为痛苦的感受;二是斯坦恩对自己身为人子则有着极度的愤怒。但是这部影片的视点最终放在了少年人身上。影片的故事则由导演尼古拉斯·雷亲自上街头和少年帮派搭仙闲聊而来。具体的想法来自报刊杂志,跟孩子、警察、家长交谈的结果。在诸多来源现实的故事收集完毕之后(编剧斯图尔特·斯坦恩也曾到警察局少年组观察),诞生了这个故事。
其中在天文馆中的“校外教学”这一段戏,斯坦恩加入编剧,因为华纳公司原先派来的两位编剧都没有能表现出这场戏中的“宇宙感”,仅仅将天文馆当作一个场地而被雷伊劝退了。在斯坦恩的剧本中,天文馆放映的科教片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昭示着最后的悲剧。
拍摄过程
影片开拍的头三天用黑白胶片,之后改为彩色胶片拍摄。一种官方说法是:福克斯公司却收回了刚获得的采用clnemascope技术的摄影机,华纳公司决定自行采用彩色clnemascope技术来拍摄该片,之前这个技术一直用在史诗电影中。另一种传奇说法是,因为詹姆斯·迪恩在黑白片中的造型比较“鲁钝”,必须穿咖啡色外套并戴上眼镜,改为彩色拍摄后他的形象立即突出。

媒体评价:

《无因的反叛》是一部正视青少年问题的经典影片,它真切地描写出美国青年“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混乱状态,由此成为反映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杰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整部影片充斥着叛逆,深刻的表现了青少年的彷徨、无助、苦闷和反叛。这部讲述时代青年故事的剧情片成为同时期同类影片的标准.而詹姆斯·迪恩身上那种叛逆呈现出了一个时代躁动的脉搏。尼古拉斯·雷以其高级电影化的导演技巧成就了这部既紧张刺激又气质暧昧的家庭情节剧(《电影评介》、时光网、雅虎综合、《西部皮革》评)。

《无因的反叛》的故事和场面看上去并不算精彩,但是它极为真实的表现出了“迷惘一代”青年们之间的问题,那些真实可信的素材使它既具有纪录片的警示价值,也具有B级片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苦闷孩子们一次电影化的探讨,导演拍摄了一个邻家正常的孩子即将失控的故事,他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吉米的大红夹克和黑色小汽车象征了反叛;柏拉图两只袜子两种颜色象征着迷惘。电影中的青少年对自我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反叛”不应该被责备,应该被责备的反而是从陈腐价值体系的观点看来的“无因”。男主角的压抑感来源于他的父亲(不能给予吉米男子气概的象征),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使得他的反叛也成了无因的反叛,但正是这无因的抗议才更为深刻的加强了控诉的力度(斯图尔特·斯特恩、埃尔文·舒尔曼、厄内斯特·哈勒评)。

影史钩沉:

  • 尼古拉斯·雷在好莱坞是以大胆闻名,1955年的[无因的反叛]是他名气最大的一部影片。为了力求真实,传说他曾经专门打入洛杉矶的街头党去体验生活;还邀请好莱坞的问题演员弗兰克·马佐拉加入剧组,以传授主角们刀子的玩法。
  • 1955年9月30日,詹姆斯·迪恩驾驶着他的爱车保时捷由洛杉矶出发至萨利纳斯。两小时后,在46号和41号高速公路交叉口,詹姆斯的车以130码的速度撞上一辆福特,不幸身亡。其实之前迪恩在行至惠勒里奇时,刚被警察开了一张“限速55码,超速至65码”的罚单。
  • 1955年,娜塔利·伍德试镜[无因的反叛],但导演尼古拉斯·雷觉得她看上去太乖,不适合演女混混。之后,娜塔利和几个朋友不幸酒驾撞车,但她说:“医生说我是个该死的问题青年,现在我能演了吗?”最终她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第一个奥斯卡提名,并被称为“美国最美丽的少女”。 ​​​​ ​​​​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本片描述50年代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主角因跟长辈有代沟而内心孤单,于是通过飙车寻求刺激。在现代人看来,他们的反叛似乎很温和,比如主角居然穿着西装(现在别说是青少年,连白领都未必穿得那么正规),但影片反映的精神却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每一代青少年都有对应点。(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1
2
3
评分细分
《西片碟中碟》的评分
前一篇文章蝴蝶梦 Rebecca
下一篇文章红龙 Red Dragon
尼古拉斯·雷
戈达尔、特吕弗和里维特在《电影手册》文章中都极为推崇Ray,戈达尔甚至认为:“电影就是Nicholas Ray!”
rebel-without-a-cause《西片碟中碟》的简评:这是迪恩的代表作。在实际生活中,三位主演均不幸早天。

3 评论

  1. 为何当年电影手册如此推崇此片?罗伯格里耶曾断言新小说的起点是赋予了作品以“眼”的功能。而新现实主义是通过与好莱坞情节剧决裂而自我给予了观察者的凝视。而此片其实描绘的是无法找到观察者视角的人迷失于行动中无法自拔的痛苦,它是来自“敌对”阵营中对新现实主义的认同之声

  2. 调度得真漂亮,雷在大片厂时代拍出一部这么独立范的片子真不容易,逼格太高:战后伤痕隐喻啊,恋父情节同性暗示啊,精神分析范本啊什么的,无因的反叛背后其实是无尽的迷茫;不过标准三一律的结构让故事的发展显得过快,后半段有点跟不住啊。

  3. 1、雷伊的电影化(cinematic)极为NB,无怪影史地位高过更古典的卡赞,同时法国人也很待见他,还有侯麦特吕弗阿尔莫多瓦文德斯等一干粉丝。2、镜头长过同代电影,调度精到,决斗一场戏拍出了西部片味道。3、柏拉图的单恋据说一直影响到李安……4、詹姆斯迪恩在这儿比《伊甸之东》帅……

你的评论可以尖锐,也可以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