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假面》是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毕比·安德森、丽芙·乌曼主演的悬疑电影。
该片讲述了护士阿尔玛在与女演员伊丽莎白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失去自我,悄然变成了对方的另一个分身的故事。
其它信息:
1966黑白片84分钟
瑞典电影工业公司摄制
英文简介:
A nurse is put in charge of a mute actress and finds that their personae are melding together.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护士负责一个哑巴演员,发现他们的角色正在融合在一起。
[/toggle]
剧照欣赏:
媒体评价:
《假面》无论从影像还是主题上,都是非常具有实验性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大量运用跳接等剪辑技巧,让影片有了一种毫不妥协又不加掩饰的现代感。该片称得上是一项真正的人类学研究,它探索了社会、家庭和性因素被压抑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影片看上去有些抽象,环境也显得封闭,伯格曼却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主体中心”的视角,而是通过对电视机和收音机的运用,大胆地将外部世界的影像与声音穿插剪辑进来,与封闭空间里两个孤独相对的人形成张力,从而使影片突破了纯心理学的意义,直指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社会局势对人的内心所构成的强大压力,展现出了人性的深度(《外滩画报》评)。
影史钩沉:
1965年春天,英格玛·伯格曼在斯德哥尔摩的索菲亚医院,接受双性肺炎和急性青霉素中毒的治疗。住院期间,他受到了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独角戏话剧《更强》的启发,创作出了[假面]的基本脚本。[假面]当时被认为是一部直观的激进电影。伯格曼和他的电影摄影师都觉得,中景是很无聊的。因此这部电影由了几个全景镜头、偶尔的中景镜头、许多长镜头、特写镜头组成。(《看电影》杂志)
影史钩沉:
[假面]杀青后,英格玛·伯格曼又回到了瑞典皇家剧院工作,但这一次明显觉得犹如重返奴隶船。相对比[假面]带给他的自由,他更加坚定了他对剧院行政工作无意义的态度。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典型的伯格曼式艺术片,描述一名女演员突然拒绝说话的权利,照顾她的女护士因为受不了沉默而话越来越多,倾诉她个人的情欲作为渲泄,结果二人的角色微妙地合二为一。(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获奖情况:
时间 | 奖项类型 | 奖项名称 | 获奖者 | 备注 |
---|---|---|---|---|
1968年 | 美国影评人协会 | 最佳影片奖 | 《假面》 | 获奖 |
最佳导演奖 | 英格玛·伯格曼 | |||
最佳女主角奖 | 毕比·安德森 | |||
第2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外国女演员 | 提名 | ||
2008年 |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 全景单元 | 《假面》 | 入选 |
搏击俱乐部的大鸡鸡。今敏的精分演员。索拉里斯的海边别墅。穆赫兰道的双女之梦。实体化的心灵舞台。独角戏。极简的布置,室内剧感。海边的奔走长镜。叙事过于碎块化。看的第一部英格玛·伯格曼,太多可作起源性的符号参照解读,先行作个四星基准。摄影让人惊叹,忍不住再加一星。
两人的关系可看作是所有关系的一个总结和缩影,具有强烈的普世性,痛苦是人生的本质,精神炼狱是最终归宿,当假面脱落,外在崩塌,影像重合,一度无限接近的她们必然再次疏远;电影不是一种记录,而是一种梦幻;“我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它们是镜子,是现实的片断,几乎跟梦一样。”
上影节第一部伯格曼,开头竟然还有伯格曼本人的导赏,惊了。。大师说了两个关键点:1.开头的四分钟很难懂,要当成音乐来理解;2.拍这片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担任皇家剧院院长时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内心有太多怒火。也就说所谓的假面和真实的自我。有了这这两句话,相对就好看懂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