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征服者佩尔》是由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自编自导的剧情片,由马克斯·冯·赛多、贝利·赫维内加拉德主演,于1987年12月25日在瑞典上映。
影片根据马丁·尼克索的同名作品改编,讲述了一对父子在19世纪末北欧局势混乱、经济衰颓时期,移民前往丹麦求生的故事。
英文简介: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 boat filled with Swedish emigrants comes to the Danish island of Bornholm. Among them are Lasse and his son Pelle who move to Denmark to find work. They find employment at a large farm, but are treated as the lowest form of life. Pelle starts to speak Danish but is still harassed as a foreigner. But none of them wants to give up their dream of finding a better life than the life they left in Sweden.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19世纪末。一艘满载瑞典移民的船来到丹麦的伯恩霍姆岛。其中包括Lasse和他的儿子佩尔,他们搬到丹麦找工作。他们在一个大农场找到工作,但被视为最低的生活形式。佩尔开始说丹麦语,但作为一个外国人仍然受到骚扰。但没有人愿意放弃在瑞典过上更好生活的梦想。
[/toggle]
获奖记录:
198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杰出贡献奖 1989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故事:
十来岁的瑞典男孩佩尔和他年迈的鳏夫父亲拉塞踏上了丹麦的土地,他们期望能够找到一个安栖落户的新天地。在“石头农庄”俩人找到了一份工作。聪明的佩尔承受着生活重担,默默地观察周遭的人世百态。经由佩尔穿针引线,拉塞认识了新寡的渔夫妻子。然而,正当双方谈及婚嫁的时候,出海多年的渔夫却突然回来了。佩尔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农庄的工人艾里克大做移民美国的黄金梦。但在一次事故中,艾里克被管家害成呆傻的残废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辛酸之后,佩尔放弃了农庄主人对他的提拔,准备去美国寻找新生活。老迈的拉塞已无力离开农庄,只有祝福佩尔无畏地向着目标前进……
权威点评:
本片改编自马丁·安德森·涅索的同名长篇小说。马丁在自述中说:“对人类来说,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生命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和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本书为世上的劳动者打开一条宽阔的道路,延伸他的生命,看到路尽头的光明与希望。”比利·奥古斯特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却略显严肃和悲观。影片没有刻意强调社会背景,也没有深入探讨移民问题的成因,因此在人道主义的层次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冷静抑制的导演手法,也成功地避免了作品流于滥情的危险。影片的影像部分更是成绩斐然,每一个镜头都呈现出油画般的质感。
媒体评价:
《征服者佩尔》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北欧电影最擅长的优势:一是儿童视角;二是“生存”图景的展示。导演奥古斯特是个具备大爱之心的导演,影片中爆棚的人情味,让观众忘却了157分钟的惊人片长(搜狐娱乐评)。
影片在剧情上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去除了原著中的伤感成分和嘲讽精神,使之过于正规中庸,欠缺起落转折的层次感。导演透过小佩尔的眼睛和成长经历,向观众展现了以农庄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残酷和以长工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觉醒。除了其内容丰富以外,摄影师所塑造的雄壮优美的影像功不可没。演员造型与演技均逼真自然,小佩尔尤其出色(东方网评)。
影片以古典油画般的美丽画面、苦难中相濡以沫的父子感情夺得第4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新浪娱乐评)。
图书摘录:
本片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丁·尼索的作品改编,描述19世纪末,瑞典老农拉斯卡森带着他惟一的小儿子佩尔移民丹麦,追求他们心中的理想王国。可惜他们惟一能够找到的工作,是在石头农庄当马廊工人,晚上还只能睡在茅草堆上与马匹为伍,受尽凌辱的父子见证了庄园里种种的黑暗和罪恶。庄园里的长工埃里克领导工人们起来反抗管家的暴政,后因次事故导致痴呆残废,佩尔为其勇敢精神所鼓舞,决定离开庄园,继承埃里克要征服世界的愿望。原著是丹麦家喻户晓的名著,本片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去除原作中的伤感成分和嘲讽精神,使之过于正规中庸,欠缺起落转折的层次感;不过导演透过小佩尔的眼睛和成长经历,向观众展现了以农庄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残酷和以长工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觉醒。除了其内容丰富以外,摄影师所塑造的雄壮优美的影像功不可没。演员造型与演技均逼真自然,小佩尔尤其出色。(周黎明《西片碟中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