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夜与雾》是由法国Argos Films公司制作的战争历史纪录片,由阿伦·雷奈执导。
该片揭露了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恐怖暴行,于1956年7月1日在柏林首映。
英文简介:
The history of Nazi Germany’s death camps of the Final Solution and the hellish world of dehumanization and death contained inside.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历史上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的最终解决方案和地狱世界的非人化和死亡所包含的内部。
[/toggle]
幕后制作:
拍摄背景
该片是受法国二战历史委员会的委托而拍摄的,以今昔对比的方式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暴行。影片开始于二战结束12年后的一个晴朗夏日,摄影机带领观众进入荒无人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
拍摄手法
导演用法国人和盟军解放集中营时拍摄的黑白纪录片来表现残酷的过去,而用自己拍摄的彩色片表现同一地点当前的和平景象,用强烈的比较制造反差效果。表现过去的镜头往往是把一些静态的照片连接在一起,用摄影机摇拍以强调细节;拍摄当前的景物时摄影机连续不断地移动。
媒体评价:
清晰的旁白将观众带进已经杂草环生的一座座营地,迟缓的摄影机移动拍摄周围环境。穿插在片中的一具具尸体堆积的影像,加上该片灰色的影调,让人不寒而栗。在众多纷繁的二战反思影片中,该片脱颖而出,雄浑大气,发人深醒。(新浪网评)
该片拍摄时经常采用间离手法,给观众留下冷静思考的空间,任何描写、任何图片都不能如实地再现那些恐怖事件的真实向度:那种永无止境的、持续不断的恐惧。然而,导演通过独特的手法展示了当时的残酷景象。(凤凰网评)
影史钩沉:
1955年阿伦·雷乃的[夜与雾]一经放映,震惊世界。特吕弗说:“这部半小时的纪录短片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为展现真实的集中营遭遇,雷乃探访了许多过来人。但多数人都不愿触及可怕的过去,一点也不想记起。最终经苦口婆心的劝说,十几个受访者中只有一个敞开了回忆,“那是一个地狱。”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雷乃用法国人和盟军解放集中营时拍摄的黑白纪录片来表现残酷的过去,而用自己拍摄的彩色片表现同一地点当前的和平景象,用强烈的比较制造反差效果,并揭示人们对于过去的淡忘。表现过去的镜头往往是把一些静态的照片连接在一起,用摄影机摇拍以强调细节;拍摄当前的景物时摄」影机连续不断地移动。解说员提出问题:“有谁能什么都知道呢?要我们竭力去回忆过去那不是枉然吗?这些集中营还留下了些什么实际的东西呢?”
德文“夜”与“雾”的第一个字母NN可以代指姓名不详的人,是纳粹给他们的受害者贴的标签。(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我们假装自己相信所有这些都属于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国度,但我们并没有环顾自己周围,我们并没有听到有人无休止的哭。
虽然这是一个纪录片,但是里面有鲜明的风格。从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色拉到狰狞的铁丝网,第一个镜头就显得惊心动魄。那些黑白资料片、照片和彩色影像的对比,也给人一种从历史中挖掘细节、从平静中寻找震撼的感觉。那些缓缓平移的镜头,跟《广岛之恋》中的影像很相似。看这部片的过程中,我感觉地狱原来不只有一个,而是在世界各地有分店的,因为纳粹集中营跟中国的夹边沟右派劳改农场何其相似呀,只是后者没有毒气室而已。
能在有限资料和时间中,制作出一部从艺术和思想内涵上都属上乘的作品,实在难得。彩色与黑白的交错令人陷入不真实的梦境,却好像不断的用现实提醒你这一切都曾真实的存在过,永远不会被抹去
没想到阿伦·雷乃还拍过一个集中营的记录短片,虽然已经看了不少关于集中营的文字描述和电影画面,但是看到毒气室天花板上手指抠下的划痕、满屋子成堆的女人长发、盟军开着推土机收敛尸体的画面,还是让人头皮发麻。结尾的一段解说词也很有力:我们之中有谁还在警惕新的处决者的到来?他们的面孔真的会和我们不同吗?当这些画面成为过去,我们假装再次充满希望,好像集中营的伤痛就此痊愈。人们拒绝相信或只是短暂地相信这一切。我们告诉自己这是特定时间地点发生的特殊事件。我们继续对周围的苦难视而不见,对那些从未停止过的哭喊声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