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影片
表现二战中男女爱情的惊世之作
好莱坞影史上惊险侦探片的里程碑之作
美国电影十大佳片之一
百部美国经典名片之一
美国电影机构评选出的最伟大的爱情电影之一
重逢旧爱褒曼情陷两难
基本介绍:
《卡萨布兰卡》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电影,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保罗·亨雷德等主演。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故事。
其它信息:
1943黑白片105分钟
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
获奖记录:
·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三项大奖
英文简介:
A cynical American expatriate struggles to decide whether or not he should help his former lover and her fugitive husband escape French Morocco.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愤世嫉俗的美国侨民正在努力决定是否应该帮助他的前情人和她逃亡的丈夫逃离法属摩洛哥。
[/toggle]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Rick: 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into mine.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 因为导演迈克尔·柯蒂斯的匈牙利口音很重,于是在影片拍摄期间曾闹出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
- 英格丽·褒曼认为自己的左侧轮廓更完美,所以影片中她的大多镜头都是在左侧取景。
- 在片中扮演纳粹的部分演员是逃出德国的犹太人。
- 在片中饰演山姆的多利·威尔森是名专业鼓手,钢琴的琴声是由配音完成的。
- 片中演员只有多利·威尔森去过卡萨布兰卡。
- 片中扮演保加利亚人妻子的乔伊·佩奇是华纳兄弟公司老板杰克·L·华纳的继女。
- 影片故事之所以被设置发生在卡萨布兰卡,是因为卡萨布兰卡是难民逃出纳粹占领的欧洲的重要中转站。
- 威廉·惠勒是该片导演的最初人选。
- 罗斯福总统在赴卡萨布兰卡同邱吉尔参加战时会议后,要求在白宫上映该片。
- 扮演维克多·拉斯罗的保罗・亨里德最初并不想出演这个角色,作为好莱坞爱情片的一线小生,他很怕维克多这个角色会毁掉他的形象。
- 电影中的台词“Here’s looking at you,kid” 是亨弗莱・褒嘉自己想出来的。
- 虽然在屏幕上,亨弗莱・褒嘉和英格丽・褒曼显得非常默契,但实际上两个人在幕后几乎都不和对方讲话。
- 编剧们希望在结尾时里克和伊尔莎不能走到一起,但电影审查部门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编剧们费劲心思多次改写剧本,最终让观众信服虽然里克和伊尔莎彼此相爱,但他们只能被迫分离。
- 实际上英格丽・褒曼比亨弗莱・鲍嘉还要高一些,为了让观众觉得男主人公更加高大一些,在很多场景的表演中,鲍嘉都是站在盒子上或是坐在枕头上完成的,而英格丽・伯曼只能在与他的对手戏中穿平底鞋。
- 爱泼斯坦兄弟在影片开拍的3天前才完成剧本,这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体系中是很少见的。
- 为了更好的和亨弗莱・鲍嘉合作,英格丽・褒曼看了很多遍他主演的电影《马耳他之鹰》。
- 影片开拍前,有人向米高梅公司推荐《卡萨布兰卡》的剧本,但米高梅老板不愿支付5000美元,而华纳兄弟公司老板不惜支付2万美元来购得剧本。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卡萨布兰卡》改编自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卡萨布兰卡》的剧本是由朱利叶斯·爱泼斯坦、菲力浦·爱泼斯坦以及爱德华·科赫三人共同编写的。在舞台剧中,伊莉莎这个角色是一个名为洛伊丝·梅雷迪思的美国人,一直到她和里克在巴黎的关系结束之后她才遇到了维克多·拉斯罗。编剧为了让里克的动机更加可信,于是决定将电影的背景时间放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此外,没有被列入演职员表的凯西·罗宾逊也用了三周时间参与剧本的改写工作。
角色选择
在影片拍摄之前,哈尔・华勒斯本来考虑让海迪・拉玛来出演伊尔莎这个角色,但是由于她是米高梅公司 的签约艺人,公司并不希望她出演这个角色,而海迪・拉玛也不想冒险参演一个剧本还不是很完备的影片。1942年华纳兄弟公司请罗纳德·里根和安·谢里丹在这部电影中担任男女主角,但是因为剧本的问题,两人均退出了剧组,替代他们的是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在影片开拍前,英格丽·褒曼的演出合同归大卫·塞尔兹尼克所有,于是《卡萨布兰卡》的制片人哈尔B·沃利斯委托两位编剧菲利普·爱泼斯坦和朱利叶斯·爱泼斯坦去说服塞尔兹尼克出借英格丽·褒曼。在向塞尔兹尼克讲述了大约20分钟故事情节后,塞尔兹尼克终于答应让英格丽·褒曼出演该片。
拍摄过程
由于战时资源紧张,影片中的大部分场景都用的是华纳的旧场地,只有里克的咖啡馆是专门为这部影片搭建的布景。因为影片是在二战期间拍摄,所以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天黑后在机场拍摄,于是剧组改在摄影棚中拍摄,飞机的图像是用纸板制成的,而且为了让纸板飞机体现出真实飞机的尺寸,剧组让一些身材不高的孩子扮演机场的地勤人员。在拍摄影片结尾一幕之前,没有人知道伊尔莎最终会选择里克还是维克多。所以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英格丽·褒曼问导演自己在片中到底是比较爱里克还是维克多,导演告诉她要表演的好像两个都爱。
影片结尾
1942年11月8日,盟军部队挺进卡萨布兰卡,而影片预期在1943年春季上映,于是制片方建议改动影片结尾情节,以与现实中的事态发展相吻合,但被华纳兄弟公司老板杰克·L·华纳拒绝,因为他觉得这样一改就与影片故事背景相矛盾。最终,华纳兄弟公司终于妥协,制片人开始着手准备重拍结尾,但在克劳德·雷恩斯动身前,雷恩斯所属公司的老板大卫·塞尔兹尼克预览了影片并催促华纳公司将原封未动的电影尽快上映。华纳公司认为计划可行,于是让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首映。
媒体评价:
《卡萨布兰卡》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 影史百大爱情电影之首。影片以1941年尚未落入德军之手的卡萨布兰卡城为舞台,讲述了乱世背景下一段身不由己、感人至深的三角爱情故事,并在爱情主题中很好地融入了战争、正义、自由、忠诚、友谊等元素(时光网评) 。
《卡萨布兰卡》是一部紧密结合二战形势,以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法西斯为主调的影片。影片有曲折、惊险的追捕和枪战镜头,有富于异国情调的北非风土(网易评) 。
影片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该片可以说是适时诞生的佳作。除了精彩的台词之外,鲍嘉和褒曼的精湛表演也是该片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混合着危险的异国情调的浪漫中,片中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亨佛莱·鲍嘉硬汉式的沧桑和英格丽·褒曼沉默中的娇柔,各自都有着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矛盾(搜狐网评)。
在世界电影的历史上,《卡萨布兰卡》是一个让人心动的名字,爱情本身是美丽的,如果对爱情的讲述也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那么被讲述的爱情就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卡萨布兰卡》无疑具有这种魅力(金鹰网评) 。
《卡萨布兰卡》的故事结束在男女主人公的分离之中,英格丽·褒曼忧伤而迷离的眼神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表情,其中蕴涵的深沉的爱、无尽的思念与眷恋,打动了全世界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的男人和女人们(中国作家网评) 。
影片镜头技巧的运用娴熟,叙事手法卓绝,剧情跌宕起伏,对白精彩、结构严谨,时代背景波澜壮阔,这一切都是《卡萨布兰卡》成为经典的理由。《卡萨布兰卡》故事的基本结构是失衡到平衡模式的转变。影片首先呈现一个被意外事件打破了平静与和谐的世界,通过一些因果联系事件的线性推进,有发展,有高潮,直至结尾重新找回世界的平静与和谐。这样一种叙事逻辑,加上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大量悬念、误会、偶然性等戏剧性情景的营造,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此外,影片还以较快的节奏推动故事的进展,使得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至于厌倦。
《卡萨布兰卡》之所以成为经典,片中音乐的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卡萨布兰卡》中的插曲《As time goes by》原是1931年一出音乐剧中的配乐,在影片中由黑人歌星杜利·威尔森配唱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视为电影插曲的典范。音乐可以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As time goes by》在影片中响起的时候大多是里克和伊莉莎相见的时候,这本来就是为他们的爱情所奏响的歌曲。里克伤感的眼神,伤感的话语,再配着伤感的爱情歌曲,不禁让人为之动容(金鹰网评) 。
影史钩沉:
- 1942年11月26日,[卡萨布兰卡]在纽约首映,同时也被送往登陆部队献映。在华纳最初的打算里,影片会在1943年的春天上映。巧的是,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摩洛哥登陆,经过三天巷战夺下了卡萨布兰卡,精明的制片人哈尔·沃利斯不失时机地提前发行了此片。电影一炮打响,不仅赢得了名声,也收获了票房。
- 亨弗莱 · 鲍嘉和劳伦 · 巴考尔第一次合作时毫不来电。当时导演霍克斯对鲍嘉说:“我要找个和你一样冷酷的女人跟你合作。”“哦,这种女人遍地都是嘛。”鲍嘉不屑回应。而当霍克斯把[逃亡]的剧本交到巴考尔手里时,她却一脸嫌弃地说,我想和加里·格兰特对戏,亨弗莱·鲍嘉?唔……
- 拍[卡萨布兰卡]时,亨弗莱·鲍嘉的妻子梅奥·马托一直指责鲍嘉与褒曼有染,经常在化妆室等着与他吵架,因此鲍嘉每次进入片场都怒气冲冲。但事实上,银幕上缠绵的两人在片场几乎没说过话,唯一的一次例外是与杰拉丁·菲茨杰拉德共进午餐,不得已才尴尬地聊了两句。
- 由于英格丽·褒曼太高了(1.75米),所以在好莱坞常遇到一些麻烦。一位制片人在和她交谈时,要求褒曼脱掉高跟鞋,可褒曼的回答却是:“先生,我穿的就是平底鞋。”到了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拍摄,并不高大的鲍嘉为了和褒曼搭戏,也不得不穿上增高皮鞋。
- 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剧组始终很乱:褒曼整天为自己的下一部影片[战地钟声]争执档期问题;美术设计卡尔·朱尔斯·维尔不满意场景道具,整天拆了重建;还有导演迈克尔·柯蒂斯,他是个工作狂,觉得午饭休息都是浪费时间,但自己奇烂的英文口音又常常将剧组拖到深更半夜。
英语短评精选:
….it’s still the same old story, a fight for love and glory, a case of do or die, the world will always welcome lovers, As Time Goes By.”
……这仍然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场为爱和荣誉而战的战斗,一场生死之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将永远欢迎恋人。”
看电影冷知识:
[卡萨布兰卡]剧组是真穷,结尾那场著名的机场分别戏,剧组租不起真飞机做为背景道具。道具组只能机智地用硬纸板结合钢架,做了一个假飞机模型,再安排几个扮演机组人员的群演忙忙碌碌,来遮挡道具飞机的细节。 (看电影杂志)
图书摘录:
纳粹占领期间,看破红尘的理想主义者瑞克·布莱恩来到法属摩洛哥,开了一家夜总会。在这之前,他为了参加反抗纳粹的斗争,不惜放弃一次刻骨铭心的爱。如今,他所爱的人不期来到他的地方,于是政治和个人感情又次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部感人肺腑的经典爱情片。
其中的歌曲《时光流逝》早已脍炙人口,经典台词之多堪与莎翁名剧媲美,如褒曼对钢琴师说的“ Play it,Sam”。但这部名垂影史的佳作有一大部分是现编现拍的。
50周年纪念版包括一部关于本片的纪录片,由鲍嘉遗孀劳伦·白考解说。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1972年伍迪·艾伦喜剧《北非幻影》( Play It Again,Sam)基本上拿本片开玩笑,鲍嘉亲自客串了一把。(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小时候看《卡萨布兰卡》没看出什么不和谐来,最近重温,却发现结局实在太基了:永失所爱的Rick和被Rick大义感化的Leno探长双双亡命天涯鸾凤和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实在是……喵啊!我现在看什么都不正常了!
“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若干年后重温已经少了许多感动,但字字珠玑的台词仍是经典。永远记得那首好听的《As Time Goes By》,也记得英格丽·褒曼有那么一对迷人的双眼,即便是黑白电影也掩盖不住特有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