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筋疲力尽》是一部由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执导,让-保罗·贝尔蒙多、珍·茜宝主演的罪案片,于1960年3月16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年轻的米歇尔一再想要逃离荒诞不羁的游戏人生,在与社会的抗衡中终于筋疲力尽,以生命的结束换得真正的自由的故事。
电影看点:
法国新浪潮开山之作
其它信息:
1959黑白片89分钟
法国皇家影片公司/法国电影新协会联合摄制
英文简介:
A small-time thief steals a car and impulsively murders a motorcycle policeman. Wanted by the authorities, he reunites with a hip American journalism student and attempts to persuade her to run away with him to Italy.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个小偷偷了一辆汽车,冲动地谋杀了一个摩托车警察。在当局的通缉下,他与一位时髦的美国新闻系学生团聚,并试图说服她和他一起逃往意大利。
[/toggle]
获奖记录:
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 让-吕克·戈达尔
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银熊奖 最佳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剧照欣赏:
电影故事:
从意大利回来的米歇尔是一个偷车贼、杀人犯。为了一笔钱,他冒险来到巴黎,可这笔钱拿不到了,他只好又冒险去偷车。偷到了车,胆小的买主又临时变卦,警察在四处通缉他,他只好带着新交的女朋友帕翠西娅仓皇出逃。虽然帕翠西娅并不懂得欣赏他的爱情,但他还是充满自信地说服情人与他一起奔向南方,奔向意大利,奔向想象中的幸福。帕翠西娅为了证明自己对他没什么感情,向警察告发了他。警察追到了他,开枪射击,米歇尔踉踉跄跄地向前奔,在街的尽头倒了下去。
权威点评:
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对电影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革命性的摄影与剪辑;完全摆脱了叙述故事的传统形式;拐弯抹角和出人意料的社会评论方法;跳切与间离第一次在电影里如此显著地得到运用,使影片中的某些片断,如片首那段追击枪杀情节,成为经典场面。至于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五六十年代年轻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更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意大利著名的先锋导演帕索里尼说:“除了戈达尔,我丝毫看不出‘新浪潮’有什么新东西。” 本片是让-吕克·戈达尔的成名作,得到了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赞赏,被评论界誉为新浪潮电影的一个宣言。
幕后花絮:
- 让-吕克·戈达尔在开始拍摄该片的时候没有一个完成的剧本,然后在每天早晨先写好当天要拍摄的那些戏。
- 让-吕克·戈达尔在每场戏即将开拍的时候才会给出每位演员各自的台词。
- 该片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买不起摄影推车,在电影里有很多拍摄场景,都是摄影师坐在轮椅上由他自己来推动这辆”车”的。
- 在后期制作阶段,由于第一次剪辑的版本太长了无法发行上映,期间戈达尔向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咨询。梅尔维尔建议戈达尔这儿剪一点那儿剪一点,于是就有了”跳剪”技术。
- 影片中米歇尔的化名是拉·科瓦奇,有人猜测这个名字与匈牙利富有传奇色彩的摄影师有关。事实上,戈达尔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见过科瓦奇,而这个名字指代的是克劳德·夏布洛尔的电影《二重奏》中贝尔蒙多扮演的角色。
媒体评价:
《筋疲力尽》是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电影潮流,也体现了电影大师戈达尔极尽颠覆的美学风格,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影片的情节极为简单,在结构上存在着大量的呼应和循环,有些回环与呼应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但却像回声一样激荡着观众的内心。该片在内容上首先是一部犯罪剧,必然会涉及道德审判的内容。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欣赏影片时,观众并没有被道德伦理绑架。原因之一就在于戈达尔将这一犯罪题材的影片注入了游戏因子,片中有很多细节能带给观众游戏的感受,游戏带给观众亦真亦幻的感受消解了道德评判的东西,不符合常理的行为自然不受常规约束和左右。正因如此,观众关注的就不是孰对孰错,而是人的存在本身(《文化学刊》评) 。
《筋疲力尽》改写了电影史,因为在这部电影之后,世界上多了新浪潮、多了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导演、多了手提式摄影、多了戈达尔。戈达尔用先锋的姿态和不得了的态度重新定义了电影。影片本身没有什么深刻到不得了的内容,倒是这部电影后续的影响却非常深刻。如果没有解读、没有分析、没有定义,《筋疲力尽》也只能算是一部普通的B级片(时光网评)。
影史钩沉:
-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说,让-吕克·戈达尔曾在[精疲力尽](1960)后期制作期间,因第一版剪辑出的片长太久,不适于发行,找来他一起商量。梅尔维尔就建议戈达尔删掉所有慢镜头(其中包括梅尔维尔自己的镜头)。但戈达尔并没有全部移除这些镜头,而是这剪一点,那剪一点。这也就导致该片引入了“跳切”技术。梅尔维尔后来称,这个效果呈现出来是最棒的。
- 戈达尔用2000美元从特吕弗手上买下[筋疲力尽]的剧本,整部片子的预算大约只有8.5万美元。当时戈达尔钱包里的钱,还不够买一张地铁票,他跟自己正在拍摄的影片中主人公一样,一贫如洗。特吕弗说:“[筋疲力尽]是个奇迹,一个男人在他生命中本来无法拍出电影的时候拍出电影。”(更多)
图书摘录:
这是戈达尔的第一部故事片,从40年代美国黑帮片中吸取灵感,后又以其新潮的风格反过来影响美国60年代的电影。特吕弗提供的故事来自一个新闻事件:一个街头小混混从马赛开车去巴黎,路上因超速被警察逮住,但他把警察给杀了。到巴黎后,他躲在女友那里,并且想方设法讨回一笔别人欠他的债。女友在警方的压力下,出卖了他。影片采用了跳剪、异常角度、简略剪辑,让观众感受角色生活的“瞬间”,为电影制作开启了更自由、更个人化的空间。这种毫无规律可言的剪接方式和极端随意的拍摄方式,打破了美国电影中惯有的叙事模式和陈套的情节。1983年的美国重拍版由理察·基尔主演,重心放在了剧情上,对于电影语汇毫无创新。(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上海电影节归来】戈达尔处女作,法国新浪潮标志性作品。本片最大贡献在于对跳接(Jump Cut)的首次大规模使用,打破了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传统(以30度规则为主)。在廉价旅馆拍摄的23分室内调情戏和夸张的结局都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出了存在主义色彩的思索: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8.0/10)
本片灵感来源于特吕弗看到的新闻,他将收集的剪报交给了戈达尔,后者不负所托。虽仍能看出不少偶像雷诺阿、希区柯克的痕迹,但无视传统的跳切、嘲讽主流的价值观、虚无主义的态度已足够让人大惊失色,此后一直走在电影革新和实验的前列。而梅尔维尔也正如他在片中所言“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戈达尔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