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最后的武士》由爱德华·兹威克执导,汤姆·克鲁斯、蒂莫西·斯波、渡边谦、比利·康诺利、托尼·戈德温、真田广之、加藤小雪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3年12月5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以1876年-1877年中的西南战争和明治维新作为背景,描述一个前美国军人,到日本助明治新政而组建的日本新军做教官,在战争途中被俘,慢慢被日本传统文化所吸引。
电影看点:
汤姆克鲁斯变金发武士
获奖情况: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渡边谦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混音(提名)
第61届金球奖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汤姆·克鲁斯
第2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第4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年度佳片
英文简介:
An American military advisor embraces the Samurai culture he was hired to destroy after he is captured in battle.
[toggle title=谷歌翻译,仅供参考]
一位美国军事顾问接受了他在战争中被俘后被雇佣摧毁的武士文化。
[/toggle]
剧照欣赏:
最火台词:
Katsumoto: The perfect blossom is a rare thing. You could spend your life looking for one, and it would not be a wasted life.
(全部台词)
幕后花絮:
- 汤姆·克鲁斯出演该片没有预支片酬。
- 为了出演该片,汤姆·克鲁斯足足准备了两年。
- 在该片中,渡边谦第一次说英语。
- 虽然影片中暗示是美国人训练日本军队,但实际上,是普鲁士总参谋部帮助日本军队步入现代化进程。
- 片中起用了500多名日本临时演员。
穿帮镜头:
- 出现在片中的大村益次郎在1869年便被武士刺杀,显然与该片故事发生的年代不符。
- 天皇接见时是不允许任何人携带武器的。
- 在内森最后落马的镜头中,明显用的是替身。
幕后制作:
创作起源
该片的筹备工作可以追溯到90年代。当时,雷达制片公司有一个“美国人来到明治时期日本”的故事创意,该片制片人汤姆·英格曼知道他的邻居兼好友兹威克一直想以全新角度来演绎美国西部英雄,而西化中的传统日本恰好与此异曲同工,两人对于这个创意一拍即合。兹威克找来编剧约翰·洛根,两人开始携手打造剧本,后来马歇尔·赫斯柯维兹也加盟到剧本创作当中。他们决定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寻找失落灵魂的西方人,在东方的文化里找到了自信与光荣。
拍摄过程
兹威克将几本关于日本历史文化的书籍交给克鲁斯,只要一有空,剧组成员就可以看见克鲁斯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为了应付片中大量动作戏,克鲁斯整整训练了8个月。他比其他人提前两小时到达片场进行练习,不仅要学习剑道、日本武术,还要学会马上搏击术。克鲁斯亲自完成了绝大部分特技镜头。
扮演胜元的渡边谦也在经历了刻苦训练之后完成了大部分特技,但在制作初期,作为受到完全西式教育的现代日本人,渡边难以理解胜元带领手下武士及村民的“送死”行为。不过他最终想通了,对于胜元而言,生死无关紧要,武士的荣誉才是最重要的。胜元是武士们崇拜的领袖,所以经常需要发表煽动性演说,由此渡边也经常要在片场面对500多人训话,而且时常喊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创造出真实的明治时代氛围,美工设计师莉莉·科尔维特在影片开机前几个月就全面展开准备工作。她率制作团队花了几百个小时来阅读史料,包括明治时期及之前的各种书籍、图片和文件,不断请教专家,探询明治时代建筑材料的究竟,甚至装饰树叶的品种都不放过。最终,片中所有的建筑都由美工部门亲手建造而成;其中有150棵“人造”樱桃树,每棵树都点缀着足以乱真的可拆卸树枝和树叶,以应付四季不同景色的需要,而这种“换季”场景一天之中可能发生多次。
为重现片中的传统武士村,科尔维特带领200多人开发了新西兰新普利茅斯的一块40公顷土地。他们用直升机运来木材,屋顶的茅草取自附近的山谷且全部手工扎堆,布料被染成不同的颜色以区分武士团队。除了少量材料是从日本进口之外,所有工程都是在新西兰就地取材。新西兰政府还为剧组提供了片中高潮戏的场地,不过必须铲去40英尺高、400英尺宽的土方才行。拍摄期间,由25人组成的绿化队随时待命,在拍摄间隙,他们要冲到场中去修补被战马踩坏的草皮。
在服装制作方面,服装设计师迪克森统领位于日本、洛杉矶和新西兰三地的裁缝,严格遵照历史图片、文件记载以及历史学家的访谈,制作了超过2000件明治时代的服饰。所有主要演员的服饰都是在日本本土制作,迪克森设计好样式之后亲自奔赴日本,进行材料挑选和手工缝制,因为这样的程序正是古式和服的制作流程。迪克森甚至在日本找到了当年曾和黑泽明合作的服装师,由此汲取了宝贵的制作经验。
另外,片中所有服装的选料用色都是根据人物性格而定的,例如胜元的和服的颜色以深蓝和褐色为主;而多丽子的角色开始是忧伤的,因此其服装用色也郁郁寡欢,随着她与内森之间感情的日渐深厚,她的服装颜色也开始变得轻快起来,如花般绽放。武士盔甲的制作相当复杂,整个过程由铁匠、裁缝与珠宝师协力完成,每件盔甲都经由多道工序、由上百个配件组合而成。
媒体评价:
阿尔格兰作为西方的战士,却在东方的传统武士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重新体验了作为战士应有的忠诚、勇气与荣誉(新浪娱乐评)
日本最后的武士首领胜元是一位足以抗衡西方美男的东方猛男。他的妹妹多丽子则中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阴柔之美。这种美首先在于隐忍,在该片中意味着忍受内心的煎熬而照顾一个具有杀夫之仇的男人。日本女人的美其次体现在温柔,虽然和阿尔格兰完全语言不通,但多丽子却通过她那细腻周到的服侍和温柔似水的眼神征服了异国的男人(新浪娱乐评)
图书摘录:
1870年正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渴求现代化,美国官方和商界觊觎日本市场。于是,美军南北战争英雄纳森前往日本训练士兵及交流军事技术。一批反对日本军事现代化的“最后武士”群起反抗,首领真田广之却与敌对的纳森惺惺相惜。朝廷武士头领森胜元教纳森剑术及日本武士道精神,后来,政府决定剿伐那群“最后武士”,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纳森被俘,这时他才认识到真正的武士和武士道,为他们“向死而生、百折不屈”的精神所震撼。武士们表露出的坚定、信仰、道义、友情、搏杀都使他在物欲世界中寻回失去的自我。(周黎明《西片碟中碟》)
是真正的大片,其中的战争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其中的配乐,有东方的苍凉悠远,我估计是日方做的,他们的音乐让人很是待见。这部电影虽然是描写日本社会变更时期最后的武士,但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拍摄,让人觉得大美帝国主义真是战无不克,连武士首领胜元都一直询问上尉如何作战,orz~不过武士很感人
汤姆克鲁斯太man了……不是那种装出来的man,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man。最后的那场大战让我想起了义和团……原来哪里都有一些人,恪守着传统的道义,守护着内心的理想,可惜时代已经将他们抛弃,所以他们注定要成为悲剧英雄……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自己的战争史诗呢?别跟我说集结号……
(9/10)武士道其实就跟中国的侠义、西方的骑士精神一样,永远是让人向往学习、但最终无法全面普及的精神,因为政治家不需要理想主义者。片尾明治天皇被阿汤哥所感动接过了胜元的武士刀,这只是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大政治家,明治并没有侠者的浪漫,相反明治用军国主义偷换了武士精神。
和血钻和燃情岁月相比,自然是不及了。拉得太开,力道便不够足,斧凿痕迹便重了。
可那些日本男人凶狠而清澈锋利又有孩子气的眉眼啊。其他亚洲人,似不曾见。
莫不就是武士道么。